《背影》,朱自清的作品,國中課本教材,刻劃對父親的思念,不論時代如何變動,仍是學生學習現代散文的首選,好巧不巧地這書名也是我對父親的感受。
父親家中排行第二,伯父在進入壯年前,因疾病而沒了,時代環境使然,臺灣經濟及人口皆處於百廢待舉的狀態,父親與叔執輩的長輩們都過著資源匱乏的生活。為了減輕家中沉重的經濟負擔,父親在尚未成年時,就與我的曾祖父到艋舺地區作生意,當時以華西街最為繁榮,故自然地就落腳在現在靠近廣州街的位置了。
父親曾說:「我站在華西街與廣州街交叉口時,思考著這年頭要賣什麼才賺錢。」那年,他只有15歲。隨著曾祖父的日子中,學著台北華陰街辦貨,訂定售價,與人協商著價格,如何收取款項等等商業活動,也奠定現在我們家進源關係企業的基礎。
何以父親的背影成為我最大的感受,係父親在所有面向都是我學習的對象。家庭關係的和諧,我們兄弟間,性格南轅北轍,卻又以父親為中心地融合,與母親的相處,更是互補不足,相互尊重。事業的成功,也是令我難以望其項背,除了拉拔我們四個孩子長大成人外,更提供所有的資源使我們各自的事業起頭、成長與茁壯,更讓我們有著遮風避雨的安身之所。最強大的,是父親已經在馬拉松界10年了,跑過300場全馬,近10場的超馬,在全家人一起上馬拉松賽場時,鳴鎗起跑後,我只能看到父親背影1分鐘,之後的3個小時,我就慢慢地與人群一起前進,在終點才能看到父親站在終點拱門下迎接我。
父親完成的成就,是我這輩子設定的目標,現在的我看著他的背影,跟隨他,學習他,聽懂他交給我的人生道理。我感恩父親,給我自由自在的人生模式,我感恩父親,讓我無憂無慮的追求夢想,我感恩父親,使我充滿動力的跟上腳步。如果,我人生能成就榮耀,我想這一切都歸功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