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屆10月》贏的思維 / 賀力行 教授
記錄:張信志 理事
(管理的真諦:贏~亡、口、月、貝、凡、員)
大學與企業一樣,都需要永續發展。早期的大學,需求大於供給,是個賣方市場。現在供給大於需求,是買方市場,所以現在的大學是個艱困的行業,必須要做一些求新求變來吸引高中生就讀,否則就會被淘汰。大學的資本額在3億台幣以上、員工超過500人,若要關門,也是很辛苦的事。
一,管理的意義:
管理者最好的定義為:知識、經驗、技能。最重要的,除了自己外,還得促使他人來努力、來達成我們設立的方向與目標。身為一個管理者,本身一定要有知識,知識永遠不嫌多。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世界一直在變,面對這個一直在變的世界就是改變。但人是習慣的動物,習慣了就不願意改變,所以一個管理者要不斷的去找到一個好的、對的模式改變讓企業能夠永續的經營與發展。企業可以是個變形蟲,在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可以不是在本業上發展,它必須不斷的改變來延續企業的經營,所以知識的吸收變的非常重要。事實上知識不是自己去吸收而已,把別人的東西變成我們的東西是最快的,所以,「管理」就是整合各種資源,利用各種的方法來整合手上的資源並創造出最大的效益,這是任何一位管理者要做的工作。
管理就是管理事與人、各種作業。所謂產、銷、人、發、財等的行政作業,都屬於各種規章制度的控制。人是理性的,理論上應該要溝通,所以如同民主政治最重要的需建立共識。企業的經營,在理論上也要建立共識,讓不一樣觀念的人可以一起努力、打拼。但人性是多變的,在實務上不一定是這樣做的,老板需要的是執行力,故理念不適合的人基本上不會一起共事(最快的方式是請他走路)。
某些時候企業強調的是效益與執行力,所以可能無法完成建立溝通、建立管道,這是我們民族性上的最大問題。在台面上不太願意講話,但在台面下講了一堆,開會沒什麼效益,常常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或行的過程中七折八扣。所以我們認為某程度上,還是需要適當的領導,才能啟發員工的本能。一個好的管理者除了要有一個鐵血的手段外,也要有一個仁慈的心,可以真正的啟發員工的能力。
有一個“瘟疫”理論:老板怎麼對我,我就怎麼發揮,老板對我愈嚴格則我表達出來的實力愈低,只要達到老板的要求就好了。100%的功力我只表現出70%,因為老板只要求我的70%,也不知我的深度。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希望儘量用鼓勵、激勵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發揮出一定的水準,這樣的組織比較能往正向的發展。
二,贏的思維:
管理的真諦是為了整合資源來達成目標。我們永遠都有目標:一年的目標、五年的目標、十年的目標…,這些目標未必能夠達成,但它至少是一個 “願景”、是個方向。訂了目標我們便不會輸別人、達成目標即超過了別人。達成了目標就是達成了“贏”,贏這個字可以解釋成達成目標或超越了別人,或超越了自己,這是贏的境界。我們如何來達到贏,這個字我們可以拆開來為“亡、口、月、貝、凡、員” ,剛好符合管理上要達成目標、永續發展的境界。
(亡)
直接解釋為“沒有”。要成立一個企業一定是從“零”開始。做一個專案計劃從“零”開始。要推動一個銷售計劃或創造一個產品也都從“零”開始。我們認為要達到贏,一定從“零”開始,所以從無變成有,那就是達到。
贏字頭上是個亡字。當從“零”開始時,過程中的每一件事一定要有個良好的計劃。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又趕不上老板的一句話。但,我們還需一個計劃,至少那是一個方向。按計劃進行,達成目標。
贏不是一次達成目標就好,而是要不斷的達成每一個計劃所設定的目標。每次目標的成功也不代表會一直成功,凡事萬丈高樓平地起,起了後若無危機意識,這個高樓還會崩壞。所以管理是無止境的改善,要永遠接新的挑戰、永不懈怠。當感覺自我良好時,也是危機的開始。一個成功的領導者,要了解危機永遠跟在成功的旁邊。
(口)
有了計劃後,就會需要一個良好人際關係的概念或能力。走入人群、面向人群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所以任何一個好的計劃一定要溝通、去得到別人的支持,成功的機會才會大。現代的社會不是靠單打獨鬥,而是需要互相幫忙,社會上一定要靠人際。所以有人就有事,沒人就沒事,成功的人一定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月)
這個字的第一個意義是肌肉,人要活動一定要有骨骼和肌肉。骨骼不會帶動方向,一定要靠肌肉來控制活動,所以在管理上的意義就是執行與行動。所有的計劃靠溝通建立共識後就是要求執行。如何能夠良好的執行,當然要有正確的領導。正確的領導需一個良好的組織外,還得挑對人,人不對,再好的組織都不容易成功。挑對了人,事半功倍,透過這個字就能夠了解需要執行力的過程中要有幾個條件的配合:
1,要有良好的組織制度。
2,要有對的人才。
3,需有領導與激勵的能力。
如果有對的組織、對的人但領導有問題,這樣的效率不會好。管理是一項哲學,上天造人把心臟放在左邊,所以人是偏心的。領導者必須知道自己是偏心的,所以才能在領導的過程中建立比較公平的環境。如果一個領導者常說:「我是最公平的」,可以對這個領導者打一個“ㄨ”,因為,只有知道自己的錯誤才會改正,也就是說知道自己會偏心才會做到公平,若認為自己都是公平的,那就不可能做到公平。不認為自己會錯,就不可能改正。
在領導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公平,但要看自我體認不公平的程度到什麼情況。每個人希望被公平的待遇,但人是很複雜的,當他沒有受到特殊待遇時就希望公平,當被特殊待遇時就不會要求公平,這就是人。所以,老板要營造出對每位員工都一樣,這樣會比較沒有顧忌因不公平而失去了願意盡100%能力的千里馬。
月的另一個意思是時間、準時、即時。台灣在全世界重大的專利數量是排名在10名之外,但許多的創意我們將它改善,讓它的功能更好、更省成本。我們很強,可是對於重大技術的突破能力較差,但我們非常聰明、靈活,更善於整合供應鏈,對上、中、下游整合能力,彈性製造是最強的、是世界第一。鴻海公司靠的就是優異的管理能力。國外的一些思考很好,但必須考量自己的條件,台灣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自己要知道。
(貝)
能不能賺錢,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來達到最高的效益,這也是管理的中心思想。管理上要講求效能,就是要做“對”的事情並達成目標。要講求效率,就是如何把事情做“對”。
貝的意思是用最少的錢達成目標,在這裡有二個意思:
1, 要做到良好的財務控制,我們不只是用產品與服務賺錢,還要把多餘的錢去金融市場做一定程度的操作,讓企業永遠賺錢,但錢不只是放在銀行裡面。
2, 做好財務管理。
(凡)
當我們的計劃、溝通、執行、控制都做完了後,還需加“凡”,否則不足以成事。“凡”就是平常心。
管理者最常做的工作是做決策,做決策的過程中要保持心情的平靜。有研究指出情緒愈高,大腦皮質層的活動愈淺;壓力愈大,記憶力喪失的愈快。做管理的人必須要有能力去控制複雜的情緒,衝動的人不會成為一個良好的管理者,因為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現在最流行的修行是如何把複雜的情緒透過一定的方法讓思念可以沈殿,能夠想到更好的東西,例如用靜坐來修行腦袋。現代人雜念太多,連睡覺都還會想,以致沒有真正的休息,也就不會發展出新的東西。
活到老、學到老。“學”這個字的意思除了學習新知識外,也要將從小到大所了解對的知識去學習實踐,能不能實踐,就關係到成功的程度有多高。我常常思考知難或行難?結論是不知道的為知難,知道後行難。我們學到的新知太多,真正能夠用到的比例不高,故我們才有機會不斷的改善,在改善的過程中一定要平心靜氣。如何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的事,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員)
贏這個字的中間是“亡”和下方的“員”。企業的興敗在於人,要成功必需找對人,會失敗也是因為找到不對的人。如何找到對的人、用對的人來幫忙企業?能不能激發部屬的能耐?領導者永遠都不能夠鬆懈,對的領導者就有辨法把企業帶到對的方向,來達到對的目標,企業才能夠延續下去。
三,結語:
我們可以運用“贏”這個字來整合資源、達成目標。但管理始終從人性出發,而人性包含了民族性。每個組織都有它不一樣的文化,這就是每個組織的人性。管理不是放諸四海皆準,在台北可以用的方法去高雄不一定適合,在台灣可以用的方法在日本不一定能用。所以管理是無止境的改善,要永遠接新的挑戰、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