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屆8月》國際禮儀 / 講師: 劉德立 外交部次長
記錄:鄭美齡 理事
國際禮節之意義:就是國際社會人們日常生活及相互往來所通用的規範。此種規範乃是多年來根據西方文明國家的傳統禮俗、習尚與經驗逐漸演化而成。惟國際禮儀並不排除地區傳統儀節的存在。
國際禮節之重要性:我們現在講究國際禮儀,並不是崇尚西化,更非盲目遵從西洋禮儀,而是由於交通發達,國人與世界各國人士接觸機會增多,為了避免引起無謂的誤會與招致不必要的困擾,都應通曉國際禮儀;否則,小則個人出醜,大則影響國家聲譽。所以我國古籍禮記有言:「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西人亦有「在羅馬行如羅馬人」之古諺。
食的禮儀
一.宴客
宴客在社交上極為重要,若安排得宜,可達到交友及增進友誼的目的。如果安排不當,小則不歡而散,大則兩國交惡,故不可不慎。
(-) 宴客名單:
要使宴會成功,宴客名單事先必須慎重選擇。應先考慮賓客人數及其地位,陪客身分不宜高於主賓。
(二)時間:
宴會的請柬宜兩週前發出,官式宴會日期儘量避免週末、假日。
(三) 地點:
以自己寓所宴客最能顯現誠意及親切,倘使用其他地點,應注意衞生、雅緻、交通、方便等因素。
(四) 請帖:
請帖的格式與書寫,應該特別注意,如賓客有外賓,請帖應有英文,並且要設計有回覆,才能統計賓客人數。
(五) 菜單及客單:
菜單的選定應注意賓客的飲食好惡及宗教忌諱。如佛教徒素食,回教及猶太教徒忌豬肉、印度教徒忌牛肉,有些非洲人不喜歡豬肉、淡水魚。西方習俗,菜肴之後,應上甜點。客單是賓客名單的簡稱,較正式的宴會可能同時備用菜單漢客單。
(六) 主人應注意事項:
- 請帖一旦發出不宜輕易更改或取消。
- 清楚告知時間、地點、服裝。
- 重要宴會,事前應再提醒賓客。
(七) 賓客注意事項:
- 一經允諾,應準時赴約。
- 在國外,赴主人寓所宴會可著攜帶具本國特色的小禮物以示禮貌。
- 不可攜帶未受邀請的賓客赴宴。
- 參加正式宴會,應依請帖上所規定的服裝穿著赴宴。倘有疑問,可詢問主人意見。
二. 席次的安排
(一)西式:
有下列三項重要原則
A,尊右原則:
(1) 男女主人及賓客夫婦皆並肩而坐時,女性居右。
(2)男女主人對坐時,女主人右側為首席,男主人右側次之,其次為女主人左側,餘依此類推。
B,三P原則:
(1)賓客地位(Position)
座次視地位而定,受邀男賓的配偶其地位隨夫而定,倘其地位高於夫,則依其本人的地位。
(2) 政治考量(Political Situation)
政治考量有時改變了賓客地位,如在外交場合時,外交部長的座次高於其他部長。
(3) 人際關係(Personal Relationship)
賓客間彼此的交情,從屬關係及語言能否溝通均應考慮。
C,分坐原則:
男女、夫婦、華洋等以間隔而坐為原則。
(二) 中式:
須使用「尊右原則」和 「三P原則」而「分坐原則」中的男女分座與華洋分座依然相同,只有夫婦分座改為夫婦比肩而坐。
注意事項:
1,西式席次遠近以男女主人為中心一越近主人越尊,女賓忌排末座,男主人通常背門而坐。
2,賓客桌人數若男女相等一以六、十、十四人為最理想,可使男女賓間隔而坐,且方便男女主人對坐。
3,賓主總數忌十三。
4,若賓主間無明顯職位差別、無特殊政治考量,席次的安排亦可以以工作性質生活背景及相互交談便利為考量。
三.餐具的排列
(一) 餐具:
酒杯及水杯置於餐盤右前方,麵包盤於左前方,餐具由外而內使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用過餐具不離盤,湯匙不置碗內,進餐途中休息或取麵包時,刀叉擺放在盤上略呈八字形。用畢餐具要橫放於盤子上,與桌緣約成30度角,握把向右,叉齒向上,刀口向自己。
(二) 餐巾:
原則上由女主人先攤開,其餘賓客隨之。用餐巾的四角來插嘴,不可擦餐具、擦汗,擦臉等。餐畢,放回桌面左手邊即可。中途暫時離席,餐巾須放在椅背(面)或扶手上。
四.進餐原則
- 應以食物就口,勿以口就食物。
- 閉嘴靜嚼,勿大聲談話。
- 盤內食物以吃完為佳,較合乎禮節,惟亦不宜勉強為之。
- 喝湯禮儀,注意不可發出聲音。
- 自口中取出魚骨、其他骨刺或果核時,可吐在空握的拳頭,然後再放入盤子裡,勿直接吐在餐盤或桌子上。
- 欲取用遠處的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切勿越過他人取用。
- 麵包要撕成小片送進口中食用,一次吃一口,食物要切著吃,口中食物未嚥下時,勿再加東西,也不要把肉塊一次都切成小塊。
- 進餐時應盡量避免噴嚏、長咳一哈欠,擤鼻涕,若確有必要,應速以手帕或餐巾遮掩。
- 可多讚美食物,尤其女主人親自烹調時,更應為之。
- 洋人進餐有敬酒,而無乾杯的習慣,切勿勉強客人為之。
- 打破餐具時,首應保持鎮靜,待侍者前來協助。如需侍者時,通常不用聲音,而以簡單手勢(手心向內,手臂對侍者)為主。
- 不宜在餐桌上化妝、補妝或使用牙籤剔牙。
- 西式宴會主人大都於上甜點前致詞,北歐國家集中式宴會主人則多在開宴前致詞。
衣的禮節:
服裝是個人教養、情的表徵,亦是一國文化、傳統及經濟的反映。服裝要整潔大方,穿戴宜與身分年齡相稱,並與場所相符。
一,男士的服裝
(一) 典禮的禮服:
1,大禮服(又稱燕尾服,Swallow Tail or Tail Coat or White Tie)
為晚間最正式場合的穿著,如國宴、隆重晚宴及觀劇等。上衣及長褲用黑色毛料。上裝前擺齊腰剪平,後擺裁成燕子尾形,故稱燕尾服。褲腳不捲摺,褲管左右外緣車逢處有黑緞帶。用白領結,白色硬胸式或百葉式襯衫,硬領而折角。白色織花棉布背心,皮革或棉質白色手套,黑色絲襪,黑色漆皮皮鞋。
2,早禮服(Morning Coat)
日間穿著的禮服,如呈遞國書、婚喪典禮、訪問拜會等。上裝長與膝齊,顏色尚黒,亦有灰色者。背心多為灰色以配黑色上裝。如上裝為灰色,則配黑色背心。深灰色柳條褲,黑白相間斜紋或銀色領帶、白色軟式或普通軟式襯衫。
3,小晚禮服(Tuxedo,Smoking, Black Tie, Dinner Jaket, Dinner Suit or Dinner Coat)
為晚間集會最長用的禮服,亦為各種禮服中最常使用者。上裝通常為黑色,左右兩襟為黑緞。夏季則多用白色上裝,是為白色小晚禮服。褲子均用黑色,黑領結、黑色襪子及黑色漆皮皮鞋。
(二) 一般服裝:
1,西服(Suit,Business Attire,or Lounge Suit)
適用於拜會或參加會議等工作上正式場合,打領帶、著白(淺)色長袖襯衫,配黑色鞋、黑色襪,上裝與長褲宜同色同質材,顏色以深色為宜。夏季或白天可著淡色西服,如參加正式晚宴,仍宜著深色西服。
應注意:單排扣西服,不論二顆或三顆,最下扣均不扣;坐下時扣子可解開;起立時,則須扣上。至於雙排扣西服,最下扣可扣亦可不扣,不論坐或立,扣子不可解開。
2,時尚便服(Smart Casual or Casual)
通用於較不正式場合穿著,著休閒長褲,搭配長袖襯衫,外加夾克或外套,通常不打領帶。穿著皮鞋或休閒鞋(非運動鞋)。
3,休閒便服 (Casual)
適用於輕鬆交際酬酢之場合,著休閒長褲或牛仔褲,搭配POLO衫及休閒鞋(非運動鞋)。
二,女士的服裝
適當的化妝是女士出席正式場合基本禮儀,應避免濃妝艷抹、香氣逼人、髮型誇張。配戴飾品亦不宜過多或發出叮咚響聲。
女性出席正式場合可依不同性質著旗袍、洋裝或套裝等。一般白天著短旗袍,晚間正式場合著長旗袍或長禮服(evening gown),配以披肩(不宜加上毛線衫),同時搭配高跟鞋(不宜著平底鞋或矮跟鞋)。另依西方禮俗,女士倘著露趾有跟或無跟涼鞋,習慣不著絲襪。女士在白天的集會均可戴帽,但是上教堂或在晚間則不宜戴帽,參加園遊會不僅可戴帽並可帶陽傘。
住的禮儀
平日家居、作客寄寓或旅館投宿,均應注意整潔、衛生、舒適、寧靜及便利等原則,其中,尤以在友人家作客過夜及到旅館投宿,所涉及住的禮儀較廣,稍有不慎便容易貽笑大方,故簡單說明如下:
一.平日家居
- 家居應保持安靜,不可大聲說話及哼唱歌曲等。
- 開關門窗、移動器物、使用盥具、上下樓梯、步履地板,務須輕緩,不可發出震動聲響,影響鄰居。
- 寓內有小孩,應禁止他們奔跑、喧嘩,以免干擾他人。
- 居住公寓飼養寵物,應考慮是否影響鄰居安寧。
- 住家裝潢整修或遷移應選擇適當時間一以避免清晨,午休或夜間等休息時段。
二.作客寄寓
- 作息時間因力求配合主人或其他房客。
- 進入寓所或他人居所應先掦聲或按電鈴不可擅闖或潛入。
- 未獲得主人同意前,物使用主人家電話、開冰箱或在主人家會客。
- 晚間如有多人聚會或遠行前,應先通知主人或鄰居。
- 臨去前,應將臥房及盥洗室打掃乾淨恢復原狀。
三.旅館投宿
- 宜先預訂房間,並說明預計停留天數。
- 旅館內不得喧嘩或闊談,電視及音響之音量亦應格外注意節制。
- 旅館內切忌穿著睡衣或拖鞋在公共場所走動或串門子。
- 不可在床上抽煙,不可順手牽羊,盡量保持房間及盥洗室的整潔。
- 酌給小費,準時辦理退房手續
- 小孩在走廊、餐廳或旅館大廳等公共場所追逐奔跑時,應予制止。
- 就浴時須將浴簾拉上,並置於浴缸內,以免濺濕地板。
行的禮儀
行的禮儀包括行走、乘車、乘電梯及上下樓梯等多項,均相當重要不得不慎。
一.行走
「前尊、後卑、右大、左小」八個字,是行走時的最高原則。與長官或女士同行時,應居其後方或左方才合乎禮儀。三人並行時,則中為尊,右次之、左最小,三人前後行時,則以前為尊,中間居次。與女士同行時,男士應該走在女士左邊(男左女右的原則)。或靠馬路的一方,以保護女士的安全,此外男士亦應代女士提重物、推門、撐傘,闢道及覓路。
二.乘車
乘坐小汽車時,依有無司機駕駛決定座位的安排。
1,有司機駕駛的小汽車:
駕駛盤在左,以後座右側為首位,左側次之;駕駛盤在右,以後座左側為首位,右邊次之。
依國際慣例,女賓不宜坐前座。
2,主人親自駕駛的小汽車:
以前坐為尊,主賓宜陪坐於前;若擇後座而坐,則如同視主人為僕役或司機,甚為失禮。
三.乘電梯
- 位高者、女士或老弱者先進入或走出電梯為基本的禮貌。
- 先出後進,如遇熟人亦不必過分謙讓,以免耽誤其他乘客的時間。
- 進入電梯後依照美俗應立即轉身面向電梯門,避免與他人對面而立;歐俗則宜側身相向,不宜背對人。
- 電梯內不高談闊論,切勿吸煙。
四.上下樓梯
- 上樓時,女士在前,男士在後;長者在前,幼者在後,以示尊重。
- 下樓時,男士在前,女士在後,幼者在前,長者在後,以維安全。
五.乘飛機
1.上飛機前,應禮讓老、弱、孕婦及攜帶小孩者先行登機。
2.在機艙內,如遇更換座位,應俟全體乘客就座後,才可更換。
3.下飛機時,應依坐位序號先後下機,切勿爭先恐後。
4.機艙內,請勿高聲談論過喧嘩,影響其他乘客安寧。
5.在機艙內移動,應盡量避免碰撞他人的座椅。
育的禮儀
一.介紹
介紹前,主人應先考慮被介紹者之間有無任何顧慮或不便,必要時可先徵詢當事人意見。此外,不宜為正在談話者或將離去者做介紹。
介紹的順序:
1.將男士介紹給女士。惟女士與年高或為尊者(如總統、主教、大使、部長等)想見時,則需先介紹女士。
2.將位低者介紹給為高者。
3.將年少著介紹給年長者。
4.將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
5.將賓客介紹給主人。
6.將個人介紹給團體。
請注意,介紹時戴墨鏡者宜取下墨鏡。
二:握手
1.握手時,應距離受禮者約一步,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與受禮者相握。
2.握手的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可以用力過猛,但為了表示親切,握手時可上下微搖,但不可以左右亂擺。
3.握手時要目視對方的眼睛,含笑以對。如果有帶手套者應該先脫下手套。
4.握手時,無需一邊鞠躬一邊握手。
三.拜訪
不論公務或私誼性質的拜訪,均宜事先約定時間,勿作不速之客。並應準時赴約,早到或遲到均不應該,拜訪時如主人不便長談,應小坐片刻及告退。
四.送禮
禮品在包裝前應先撕去價格標籤,同時除非本人親送,否則應在禮品上書寫贈送人姓名或附上名片。
所謂禮多人不怪,送禮是門藝術,一定要用心去了解受禮者的好惡,以免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