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屆

主頁/第47屆

《47屆12月》M型社會競爭力、創新與思維 / 陳公亮 董事長

 

1999末當時我在劍潭有一場跨世紀分享的演講,講題是「21世紀的新趨勢」,主要有三個議題: 1.知識爆炸;2.渴望和解; 3.新的回歸,那時我認為到了21世紀是沒有移民政策,因為已經進入網路無國界時代,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很多,不是那麼容易受騙,其中談到和解,要往外走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但內部大家仍然渴望和解,但也沒那磨簡單,因各有利益範圍,如果我提到想要和解,一定要回歸心靈改革,記得當時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邀集許水德等各部會首長開會時,都在討論如何心靈改革,提升我們的靈性,但用政策性來實施是行不通的,整個社會要民主,一定要建立在人民的自覺上,自覺越高的人民,民主性就越強,所以說,民主性是建立在人民的自覺上。
  目前台灣M型社會中,很多人在搶食一份工作且屢見不鮮,顯見台灣的中產階層已有塌陷的現象,這種趨勢一旦拉扯越來越厲害的話,將會造成社會秩序的動盪不安,致社會的不安全性就會持續加深,所以有集村造鎮的產生。台灣現在吸毒、偷盜的現象仍然存在,這種在貧富兩頭差距過大的時候,就需要思考如何讓貧富兩個社會架構中有和解的出現。我們知道活的東西是一定會相通的,如果一個身體好的女孩子和另一個身體不好的女孩子睡在一起,經過兩、三個月相處互通以後,另一個身體不好的女孩子說不定身體的狀況就有很好的改善,換句話說,人與人是能通的,我講的話會引起你們的共鳴也是通的。整個宇宙的生態是圓融循環的,但是在我們的都市型態生存裡面走的是金字塔路線,特別強調物競天擇,強者生存,我們可以稱它為帝王生態學,而不是走田野生態學,所謂田野生態學就是學習動物如羊在吃草的生存原則,對於草原糧食不必煩惱匱乏與否,而帝王生態學是利用有限的空間去創造無限的資源,自己要創造,思考如何在都會裡做王,這就是競爭,達爾文的物競天擇,也因此產生出來的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我們現在是生活在資本主義下的產物,也是都會系統下的產物,但在整個台灣卻出現越來越分裂的情況,所以我們需要另一面的想法做另類思考,如果台灣能換一個角度來轉型,台灣會有希望,可能將危機變為轉機,我在1997年寫了一個企劃案,而今年呂副總統曾來拜訪我們的社區,當時我跟副總統報告,我十年前的企劃案,曾經入圍台灣十大企劃創作獎(中國時報在國賓大飯店舉行頒獎),但是十年過去了,當時的企劃案與台灣高鐵企劃案並列得獎,但今天高鐵通了,台灣已成為整個相通的都會。而我的企劃案像老牛一樣慢慢的在耕耘,才做出一點點像樣的成績。那時我們陳定南部長來拜訪我,在我那裡談了三個多小時,看到這個企劃案熱淚盈眶,陳定南先生是個大好人,他參觀我們社區,跟我們拍照時,他有一股說不出怎麼可能做到的讚嘆,今天我很辛苦,很努力的將此企劃案付諸實施,高鐵通了,使台灣成為都會區的城市,但我們找不到都會區的出氣孔,找不到都會區綠能量的供應中心,整個都會區的競爭系統,使人的呼吸非常困難,因為建立都會系統,就失去都會系統,而我們人需要大量的氧氣,需要更多的芬多精,我們的心靈更需要能量,但是這一塊這麼重要的環節,卻沒有人來管,目前世界聯合國不能解決的兩個重大問題,一個是環保問題,另一個是貧窮問題,亦即recycle問題,是大家最不願意去碰觸的,但是我們在建造都會區及金字塔的過程裡,相對地有很多東西是被丟掉的,不管是物品也好,甚至是人也好。
  因此在1995年出現慈濟發起撿拾寶特瓶淨化運動,當時成立慈濟功德會在東部海岸撿拾寶特瓶,第一個月就撿出3000萬個,對整個世代來講,就是綠色思考的刺激,那時候我們就思考:寶特瓶能撿,為什麼人不能撿?人當然能撿,無用之用是大用,有用之用是小用,以這個思維觀念來思考,我們知道Do、Re、Mi、Fa、So等七個音符,七個音符可以寫出無數的歌,大家想想是音符重要,還是音符與音符之間的通路與關聯重要?是你重要,還是我重要?還是你和我之間的通路重要?你、我看的見是有形的,通路是無形的,看不到的,像今天台灣很多社區都在搶建房子,一棟比一棟漂亮,但是公設卻通通關著,公設怎能關起來呢?馬路就像我們身體一樣可以走出去,看得到的,是通的,但公設是一個心靈的通路,將公設關起來,整個社區文化就被阻隔,就無法互通,那把公設當成是什麼呢?所以公設是公的就沒人管了,不知大家相不相信我說的,有用之用是有限,無用之用才是無限,換句話說,節省實際上不是為了省錢,主要在於它的精神,就像美國有美國的精神,台灣有台灣的精神,台灣的精神在哪裡,在眷村、閩南村、原住民、客家莊等等,意思就是台灣經過歐亞板塊運動的大災難,致使各種族群從大陸遷徙來到台灣這塊土地,大家互相通融,互相疼惜,也因為有了苦難才凝聚,而不是為了利益才聚集,從前像法家講權術,道家也講權術,但是法家講的權術就比較沒品,道家講的權術放有無的動作,儒家講的權術放有空的動作,基督教講的有放十字架的動作,因此這一放,人就回歸心靈,就看到合一性的東西,以致外面在用方法的時候,就不會那麼難看,我認為賺錢沒有不道德的,用錢才有不道德產生,像小孩子一開始是教他先用錢,而不是教她賺錢,所
以用錢比賺錢重要,台灣必須重視這件事,就是代表所謂台灣精神,但是所謂族群現在已經瓦解,眷村不見了,閩南村不見了,原住民、客家族也在陸續消失中,例如當年的紅葉少棒隊,幾乎都走了,為什麼今天台灣的落差那麼大?台灣在這一塊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舉個例,在桃園縣監牢裡的人犯來說,七人之中就有一人是愛滋病者,吸毒的人出獄不久後在被抓進監牢的佔有92%,重大刑犯和吸毒有關的佔65%,單親家庭佔高達58%,全國吸毒的青少年不計其數,這說明台灣的青少年環境已經病了, 1999年我在大安森林公園有一場演講:全國簽名少年心,當時副總統及市長都來參與,那時我說台灣青少年有二十萬人不回家,因為大家都在忙,而現在有父母的孤兒也非常多,大家也是很忙,因為忙,所以父母看到孩子,內心就很愧疚,就給他錢買東西物品來作為補償,但越補就越大洞,如同政府單位對清寒的家庭,就給他補助金,實際上這是不對的,越發補助金,就越糟糕,這是一個不正確的做法,所以我一直在思考這一塊的問題,如何能面對貧窮問題,肯面對recycle的問題,如果肯願意面對,或許有機會再創一春,於是我們就自己試著去做,怎麼做呢?我在28歲時,就加入康復之友協會創辦理事,當時我就發現,精神科醫生是治療不好精神病的人,精神病人需要用群體community來治療,用社群的力量來治療,但是當時這一塊沒有人把它建立起來做,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最美麗的東西是社群即community,社群就是一個common字就是commision大使命的意思, unity就是合一,讓我們大家來完成合一的意思,我們中國人講天人合一,當天人合一加進來的時候,性感就建立了,也就是看到你自己是無限的永恆,就是儒家講的時間超越,道家說的空間超越,所以那時
我就把有困難的精神病人,請到我們教會裡生活,但不久教會的人就很不悅,不歡迎這些精神病人,所以我就搬到輔大教會,就這樣繼續收了2萬多位。現今台灣已形成M型社會,有多少弱勢族群需要被幫助,又有很多因為社會教育、家庭、經濟等問題動盪不安,間接造成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經常看到電視媒體及報紙頭條報導憂鬱症、卡奴、吸毒等等問題,紛紛走上絕路,相對台灣在過度泛政治催生下,已產生一個分裂,不相容的社會,百姓受苦於此人民的哀號漸漸轉為怒吼,但政客自知,只是繼續在相互叫囂、企圖作最後的搜刮,因此我們只有寄望於百姓的自覺,和解共生,從心靈的改革著手,回歸心靈的提昇,特別是我們台灣更是需要。
  「都會化」帶來人們「家」的觀念的轉型,「小家庭」成了大家熱衷的選擇,傳統四合院式的交叉支持系統逐漸瓦解,許多「家」在功能不足的情況下,紛紛產生家暴、中輟生、卡債、老人安養等社會問題,我們中國人講天高皇帝遠,帝力於我和有哉的生活哲學,或許已不適用於今日,但是祖先三代、四代甚而五代同堂的家庭觀及祖先的精神、智慧與生活哲學,仍是值得我們三思的,所以中國人真正家的觀念是「三代同堂」,甚而五代同堂,是四合院式的家。在這種家的建立中,家的功能是完整的,人生存在其間是安定的,人進入這個「家」之後,他不需擔心什麼,也不需去投保或搞什麼確保動作;我們希伯崙共生家園之成立,就是希望可達到這樣的水準,當絕望的人加入希伯崙共生家園之後,我們希望這人就好似加入了一個社會保險制,「家」除了保障他的生、老、病、死、婚、喪、喜慶外,更在分享共生中不斷提昇家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的水準,使每一位加入共生的家人均可在生命的歷程中,滿足、喜樂、有學習、有成長、有尊嚴。共生家園可治活文化,在類型上有社區型、收容型、田園型
、企業型等,無論是什麼型,這些共生家園所形成的生活圈是交叉的,這種交叉支持所產生的利潤,除了可提供給家人尊嚴又優質的生活外,更可為社會許多落難的人士建造一塊安身立命的樂土,帶來社會的和解與希望,加入共生家園的人士,一旦上崗加入工作行列,就可享有協會一切的福利,除了食衣住行的基本供應外,亦有零用錢、牛排券、福利券等,進一步提供社會有困境的人廉價的生活必需品,創造M型社會的窮人新出路,對共生家園而言,也為入住家人創造了無數再生工作機會協助更多社會弱勢找到生存的出路,我們期待共生家園的建立,可為社會增添一份安全感,也為社會開拓一片生存平台。
  D.D.P運動-「台灣人不要死」,此一口號的形成和運動崛起的原因,是我眼看台灣人在一波波的政治災難、經濟災難裡;憂鬱症、卡奴、吸毒…等問題中紛紛走上絕路所提出的,因此D.D.P.運動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個行動的決心。中華汽車曾邀請我前往演講,他們稱我是志工企業家,讓我思考到一個「公益可作為企業來經營的理念」,如果能夠實行的話,則台灣的未來是有希望的、大有作為的;台灣未來的奇蹟在人道而不在經濟,如果能將台灣建立成為人道海島國,讓世界看台灣的人道回收,建立人道精神進而擴展建立世界公民村。
By |2014-02-28T20:54:49+08:0026 12 月, 2007|月例會演講記錄, 社刊, 第47屆|0 條評論

《47屆11月全國年會》「企業社會責任」/ 司法院院長 賴英照 先生

剛剛聽到大家在唱「明天會更好」,在座的各位都是社會菁英,有您們的努力,我想我們台灣「明天一定會更好」。

  今天要跟大家談的題目是「如何讓我們的社會明天會更好?」,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美國的高爾(美國前副總統),各位知道去年(2006)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誰嗎?(有人小聲說尤努斯),對,是尤努斯博士。
一、從尤努斯到巴菲特

(一)尤努斯的鄉村

尤努斯博士出生於孟加拉,大學畢業後拿到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到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念研究所,1969年取得經濟學博士。1971年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獨立,次年尤努斯就回孟加拉,出任吉達港大學經濟系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鬧大飢荒,在其著作「窮人的銀行家」一書,曾育慧翻譯,聯經出版社出版,內容開始就描寫當年大飢荒狀況:飢餓的人潮一波波湧向車站,湧向市場,剛開始還可以站著聊天,後來餓了,就靠在牆壁,支撐不住就慢慢坐下,接著躺下而死亡。起先政府的人還會把這些人處裡掉,後來死亡的人,越來越多,政府人手不足,就發動類似IMC的民間團體幫忙。他眼見全國各地哀鴻遍野,自己卻整天在教室裡頭,教那些優雅的經濟理論,心中有很深的挫折感,他覺得應該走出教室, 社會做點事。
  1976年某日,他和同事拉悌菲教授(H. I. Latifee)造訪鄰近的村子(叫Jobra),看到一個年輕的婦女, 熟練的用竹片在編著凳子。經過一番交談,尤努斯得知這個女孩叫蘇菲亞貝甘(Sufiya Begum),21歲,有3個小孩,全家靠她編竹凳過日。但她沒有錢買竹片,每編一隻凳子,必須借5搭卡買材料(taka,孟加拉幣,5搭卡約合新台幣7.2元)。當天編好凳子,依約定必須賣給貸款給她的人,價錢是5.5搭卡(約新台幣7.86元)。辛苦一整天,只能賺到新台幣6.6角。蘇菲亞說,這些放貸的人,有時一週收10%的利息,有時一天就收10%。每天勞力所得,多半付給了高利貸。
  目睹斯景,尤努斯心中盤繞著幾個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蘇菲亞如何讓身旁那三個衣不蔽體的小孩獲得溫飽?怎麼有能力供他們上學?小孩長大之後,如何掙脫貧困的枷鎖?他想這是個案?還是村子裡狀況都是一樣。尤努斯要他的學生進一步瞭解,村子裡頭究竟有多少個蘇菲亞?一週後,學生回報,有42個,她們總共借了856搭卡,換算成美金,還不到27美元,換算台幣只有1000元。這區區27美元,竟然可以把42個家庭困在貧窮的牢籠裡,永世不得翻身!尤努斯忍不住把手伸進口袋,掏出856搭卡,借給這42個人。
  過了一年,4 2個人都還了錢,高高興興的告訴尤努斯,少了高利貸的剝削,他們的生活已經大幅改善。尤努斯心想,如果27美元可以使42個家庭過得更好,為什麼不擴大舉辦,讓更多人受惠?
  尤努斯一下子靈光一現,如果區區27美元,能讓42個家庭過更好的生活, 何不借錢給窮人,我在教室裡教這些優雅的經濟理論,到底對窮人有甚麼幫助?他第一個念頭,並沒有想當銀行家,只想說服銀行家把錢借給窮人。他相信窮人會還錢,窮人的本質都很好,信用是窮人唯一的資產,若連信用都沒有,就都沒有了,所以他用這套理論,去與說服銀行,但沒有一個銀行同意。
  因為孟加拉的婦女沒有地位,她們借錢都要丈夫簽字,銀行不可能借錢給她們,尤努斯棄而不捨的與銀行理論、交涉,最後銀行同意在尤努斯擔保下借錢給窮人。過了幾年,他覺得這樣幫助範圍有限,應該由政府出面擴大照顧窮人;於是去找央行、財政部,請他們將國營銀行撥出一家分行專做借錢給窮人的業務,經過一番交涉,政府同意每家國營銀行撥出1~2家分行給尤努斯經營,不要擔保。
  又經過幾年,具有雄心壯志的尤努斯,認為這樣還不夠,於是他決定自己開銀行,以免擔保低利借錢給窮人為主旨,創辦「鄉村銀行」
  尤努斯曾在柯林頓辦的慈善演講會裡表示,他正在辦一個借錢給乞丐的計畫,他告訴乞丐們,您們每天手心向上,由東村到西村、南村、北村,各處乞討,非常辛苦,也沒尊嚴;現在我借錢給乞丐,要這些乞丐一樣每天由東村到西村、南村、北村,但是拿著一個籃子,裡面裝一些醬油、配料…等民生必需品,去販賣東西,靠著努力自己謀生。
  鄉村銀行和尤努斯要幫助窮人只給釣竿,教人釣魚,但不會平白把魚送人。他們相信,給一條魚,只能讓人吃飽一天,但是給釣竿,卻可以讓人溫飽一生。到2006年12月,鄉村銀行已經借出59.5億美元,借款人達690萬8,704人,其中97%是婦女,遍布在孟加拉的73,000個村莊。
  尤努斯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演獎時說:整體而言,全世界的財富分配極不平均。9 4%的所得,由4 0%的人口取得;其餘60%的人口,只能分食那剩餘的6%。在此情況下,全世界有半數的人口,每人每天的生活費用不到2美元;有超過10億人,每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尤努斯決定要改變這樣的制度。他說,一粒橡樹種子,種在泥土裡可以長出高大的橡樹;但丟到花盆裡,卻只能長成小小的盆栽。窮人就像盆栽,只要給他們適合生長的土地,一樣可以長成大樹;只要給他們幫忙,一樣可以鴻圖大展。
  尤努斯把這種不為賺錢,只為消滅貧窮,實現社會責任的事業,稱為社會企業,而經營者就是社會企業家。他認為,資本主義被過度窄化,賺錢變成企業唯一的任務;市場經濟底下,許多社會問題因而產生。
  他相信,社會企業可以解決資本主義所不能解決的社會問題。為了讓社會企業能發展茁壯,發揮更大的力量,他主張應該有「社會股票市場」,有「社會華爾街日報」和「社會金融時報」。
(二)巴菲特的紡織廠

巴菲特素有股神之稱。他所經營的柏克夏公司原是一家紡織廠,1965年5月10日巴菲特接手經營,當時公司淨值2,200萬美元,每股18美元。柏克夏後來逐漸轉型為投資公司,1988年11月29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7年3月30日,柏克夏A股每一股以10萬8,999美元收盤。巴菲特接手不到42年,柏克夏的股價漲了6,055.5倍,平均一年漲144倍,堪稱股王之王。

  柏克夏轉成投資公司之後,紡織廠仍然繼續營運,但業績乏善可陳。1975到1984的9年間,紡織廠雖有5,300萬美元的營業額,卻虧了1,000萬美元。就投資報酬而言,紡織廠應該關掉。但巴菲特考慮到工廠對社區發展和居民就業的重要性,一直有些猶豫;當他看到優秀的工廠負責人,竭盡所能的想讓工廠起死回生,就更下不了手。
  1985年7月,巴菲特眼看紡織廠的經營無法好轉,而且也找不到適當的買主接手,終於決定關廠。巴菲特寫信給股東,解釋這個天人交戰的決定。他說,「我不會只為增加公司整體報酬率的一個小數點,就把不賺錢或少賺錢的工廠關掉。但我也不能讓一家即使是非常賺錢的公司,永遠支持一間老是虧錢的工廠。亞當史密斯不會贊成前面一句話,馬克斯會反對後面一句,我則採取折衷的立場」。
  巴菲特的話,點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差異:不賺錢的工廠,能不能因為員工就業或社區利益的考量,犧牲股東的權益,繼續經營下去?資本主義的亞當史密斯說不可以,社會主義的馬克斯認為可以,而且應該。巴菲特寧取其中,以為兼顧。
        把員工和社區的利益,放在股東權益之上的例子,還有很多。亨利福特二世所主持的福特汽車公司,在1967年底特律發生暴動後,應密西根州州長和底特律市長的請求,宣布增僱6,500名員工,其中保留5,000名優先僱用貧民窟的居民。應徵的人不須考試,錄取後由公司提供交通車接送上、下班。工人可以在工廠就近照顧小孩。這些措施在當時都是創舉。憑著堅強的意志,加上不斷的努力,工廠居然賺錢。
  如果巴菲特為了工人就業和社區繁榮,堅持讓紡織廠繼續虧損營運;假設福特汽車公司增僱的工人效率低落,而設在貧民窟的工廠不斷虧錢,依美國法,這些經營者有沒有違反對股東的義務?
  這個問題,碰觸到公司社會責任的核心課題:經營者為誰而經營?是只為股東的利益,還是兼為員工、消費者及社會全體的利益?如果股東的利益,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相衝突,應以何者為先?以下是「社會企業」,與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講的「資本主義」有很大差異的例子。
(三)福特和道奇的爭議

亨利福特出生在密西根州的鄉村(現在稱為Dearborn),15歲(1879年)到底特律當學徒,40歲那年(1903年)和其他11位投資人,用28,000美元的資本,共同創辦福特汽車公司。當時經營汽車製造廠的人都認為,汽車是為有錢人造的。但福特相信,汽車應該是平民的交通工具,必須大量生產,平價出售,讓工人、鄉下人也買得起。福特汽車的售價,從原先一輛900多美元,一路下降,到1916年7月是440美元,1916年8月,更降到360美元。1914年,他把工人每天的工資,從2.34美元增加到5美元,每天的工作時間則從9小時縮短為8小時。

  福特早期非常成功,當年的T型車很受歡迎。福特過世後,很多人懷念他。主要是當年他為了實現「社會目的」,說服州政府大量開馬路,因為,馬路開發之處,汽車必然到達,經濟也隨之發展。他又請石油公司廣設加油站,大量供應汽油,降低價格。他自己則擴大生產線,降低汽車價格,使汽車大眾化。
  克萊斯勒前總裁艾柯卡曾撰文紀念,主要讚揚:福特幫忙美國社會成為中產階級為主軸的社會,「中產階級社會」是會產生很大的安定力量,不像現在的M型社會,兩極化的結果,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定力量。
  1916年夏天,福特汽車公司的資本額只有200萬美元,但前一年(1915)賺了5,900萬美元,當年預期可以再賺6, 000萬美元,而且手上還累積了1億1,200萬美元的保留盈餘。為了實現大量生產、平價出售的目標,福特決定1916年只發放120萬美元的股息,其餘的盈餘,要優先用來擴建廠房,增加汽車的生產。
  道奇兄弟(道奇汽車公司創辦人)是福特汽車公司的股東,持有10%的股票。他們認為公司的經營應該是為股東最大的利益,公司的盈餘必須優先發給股東,因此要求再增發1,900萬美元的特別股息。掌控80%股權的福特堅持不肯,要把這些錢去買土地、蓋廠房、買機器設生產線,實現平價化交通工具的理想,道奇兄弟不理會這些高調一狀告到法院。
  呈現在法院面前的問題是:公司經營者應該為誰而經營?福特坦承,用盈餘擴建廠房的目的,是要增僱工人,大量生產,平價出售,實現「汽車是平民交通工具」的理念,以回饋社會,而不是為謀求股東的最大利益。但密西根州最高法院不予認同,判決道奇兄弟勝訴。
  判決書有一段話,到現在還經常有人引用:「公司設立的目的,主要就是為股東的利益。經營權的行使,必須以達成此項目的為依歸。如何實現這項目的,董事有充分的選擇,但董事不能變更這項基本目的,不能為追求其他目的而減少股東利益,或拒絕發放股息」這是1919年的經典判決,如果在現在則有不同判決。
  福特汽車公司董事會決定不發放特別股息,將資金用以擴建廠房的目的。雖然是為增加就業機會,降低汽車售價,具有公益的目的,但仍然違反經營者對股東的義務。董事會固然有權決定擴建廠房,增產汽車,但不能因此就拒發股息。福特公司必須增發1,900萬美元的特別股息。
  這是1919年的判決;從此美國學術界,為此大量的討論,它所爭議的問題是:公司的經營者,有沒有權力,犧牲股東的利益,使用公司資源,以照顧員工及社會大眾的利益?從公司內部的權力結構而言,所謂公司社會責任,並不是經營者有沒有「責任」照顧社會大眾的問題,而是經營者有沒有「權力」以公司資源實現社會責任的問題。另方面,主張公司應負社會責任的人,則從員工、消費者及社會大眾的觀點出發,要求經營者不但有權力,而且也有義務善待員工及消費者,並謀取社會整體的利益;公司社會責任因而成為「責任」層次的的問題。
  1950年代學術界大致取得共識,普遍認為:公司社會責任的問題,兼具有權力面和責任面的雙重意涵,美國法院判決也因而改變。
  這種情形到1970年代又有戲劇性的轉變,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傅利曼教授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 自己賺更多的錢。但他的另一個論點是:企業要在遵守法令及遵守倫理道德的層面下賺取更多的錢。法令的遵守是實質上,而非鑽法律漏洞的形式上遵守,具有熱心、倫理道德層面的考量。
  怎樣讓「明天會更好?」政府本身應該盡責,責無旁貸。同時相信未來十年、二十年,整個社會的演變趨勢,民間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整個社會資源、活力的進步,民間會以「公司制度」為主軸來推動,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沒有一樣可以脫離以「公司制度」組織下的產物。
  舉例來說,今天在圓山飯店會議廳舉行盛典,會議廳當年是公司組織的營造廠建造,手上的麥克風、中午吃的便當是「公司制度」下生產的,到 “7-11”買的早餐也是公司生產的;度假時,搭乘的飛機、汽車,旅行社…等都是「公司制度」組織的產物。
  今天我以司法者身分,來講經濟層面似乎不太適合,應該講一些有關法律上的東西才對;其實今天所講的這些經濟層面,與司法都習習相關,今天大會主席黃柏夫大律師,及各位法律界先進都很清楚。
  所以未來「公司」變成是民間主體,「公司制度」處理得宜,公司能賺錢,每人都有工作,就能守法,遵從倫理規範,善盡慈善捐贈責任,人人安居樂業,社會就會安定,糾紛減少,犯罪減低,我相信這樣「明天會更好」。
  謝謝各位,祝福各位「明天會更好」
  紀錄者按:以上紀錄係依據賴院長的演講錄音帶及演講投影資料,所綜合整理出來,因時間關係賴院長並未全部詳述。以下係未講述之內容,為求其整體性亦一併登錄,供各位社友參考。
二、股東利益優先論

第一,公司因股東出資而成立,股東是公司的所有人,經營者受僱於股東,應向股東負責,並在法令及倫理的規範基礎上,為股東謀取最大的利益。

  第二,經營者如果要實現所謂的社會責任,常常必須做出違反股東利益的決策。例如為配合打擊通貨膨脹的政策,公司雖有能力調高產品售價,卻拒絕調價;為消弭貧窮,要僱用最沒有能力就業的失業人口。這些行為,增加公司支出,減少收入,等於花股東的錢;如果員工薪資因而減少(例如不發年終獎金),等於花員工的錢;其結果形同對股東及員工課稅,而且由經營者決定稅收的用途。這是不道德的。
  第三,租稅如何課徵,稅收如何運用,都是政府的職能,受憲法、法律及司法判決的制約,並由合格的公職人員執行。公司經營者由股東選任,卻為社會目的而經營,實質上化身為公務員,但又不經由政治程序產生,形同「非民選的公務員」,不但正當性不足,缺乏相關的訓練和經驗,而且使企業經營的決策,以政治考量取代市場機制,必然影響經營效率。這是不經濟的 。
  第四,股東、員工、消費者及債權人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並不一致,經營者如果要面面俱到,照顧各方利益,根本無法做成決策。例如併購者計劃把公司從小鎮遷走,雖然併購條件優厚,對股東有利,但卻影響小鎮居民的就業及社區的繁榮;為考量社區利益,是否必須反對併購要約?又如,產品漲價,傷害消費者利益;裁員、降低工資,或不跟隨物價上漲而調高工資,傷害員工利益;與貸款銀行談判降低利率,傷害債權人利益;如果依工人要求,限量生產、超額僱用,則傷害股東利益;經營者如何取捨?
  第五,以「追求股東最大利益」做為經營目標,具有明確、容易評估成效的優點。如果目標繁複多元,既要為股東賺錢,又要謀取利害關係人及社會大眾的公益,經營績效更不易評估。況且董事應負責對象太多,實際上就變成不對任何人負責,更容易使經營者濫權。
  第六,如果經營者必須考量員工及其他利害關係的人利益,經營者可能藉此名義,使用公司資源,資助個人囑意的對象,甚至圖謀個人私利,既不是實現社會的公益,也與促進公司長期利益無關,其結果只是公司資源的濫用。
  第七,依契約說的主張,公司只是多數契約的連結,而非可以被擁有的主體。契約當事人包括股東、員工、董事、經理人、債權人等;股東只是契約當事人之一,並非公司的所有人。然而,股東對於公司的財產,是順位最後的請求權人,最關心公司整體的利益,這和債權人只關心自己債權的確保,明顯不同。追求股東最大利益的同時,公司其他的契約當事人,包括員工、債權人等等,也同樣受惠;且此等當事人可以依契約維護自身權益,與股東需藉信賴關係保護的情形不同。因此,經營者如果只對股東負責,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而債權人、員工、消費者等利害關係人的權利,另以契約或法令的規定加以保障,是最能發揮經營效率,並促進社會整體福祉的做法。
三、社會責任論

第一,股東是不是公司的所有人?有學者運用「團隊生產理論」提出反駁。他們認為,不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公司的產品都不是光靠股東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而是由經營者、員工、股東及相關人員合組的團體,共同努力的結果;股東只是群組之一,不是唯一的所有人(owner)。在這些共同努力的過程中,由於各群組對產品的貢獻成分不易明確劃分,因而由董事會負責協調各群組的利益,使其各盡所能,以提昇經營效益。

  學者指出,董事會長期以來,本來就是扮演協調各群組利益的角色,而不是單純為股東的最大利益而經營。這種實務作法,無待法律的修正。因此,所謂董事僅受股東的託付,僅僅是股東的受託人,並非事實;而擔心經營者因為考量各方利益以致無法做成決策,也是多慮 。
  第二,另有論者援引公司法人的本質理論,做為論證的依據。學者指出,依法人實在說,公司存在的實體,與股東分別獨立;公司和自然人一樣,都是社會的成員,有義務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公民。因此,公司的營業行為如果對利害關係人及整體社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公司當然要負起責任。學者認為,即使依法人擬制說,公司人格為法律所創設,並享受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公司的營業行為,如果對社會及利害關係人產生不利的影響,為避免國家承擔不利益的後果,公司也必須採行適當的措施加以彌補。
  第三,有學者主張,公司做為社會的成員,從事各項商業活動,與社會之間成立事實上的社會契約關係,依據契約的本旨,公司不但不能從事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且應積極促進社會整體的福祉。美國各州州法允許公司從事公益慈善捐款,可為明證。此外,公司僱用員工,除雙方明示的僱傭契約之外,更有默示的工作保障契約,經營者對員工自亦負有義務。因此,經營者當然不能以追求股東最大利益,做為唯一的經營目標。
  第四,關於股東優先理論的論據,學者也加以反駁。學者指出,有人擔心賦予經營者考量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就會導致公司資源的濫用;但事實上,法院早已承認「商業判斷法則」,經營者的決策,如果出於善意,沒有自身利害的牽扯,而且依據充分的資訊,相信所做的決定是最佳的選擇,經營者有彈性自主的決策空間,不但股東無權置喙,法院也不會介入。事實上,美國各州州法並沒有把「追求股東最大利益」,列為唯一的經營目標;經營者也可以運用公司資源,從事公益活動;所謂濫用資源的說法,不能和公司社會責任劃上等號。從經濟分析的觀點看,賦予經營者適當的裁量權,誠有必要。如果以股東利益為唯一經營目標,並取消「商業判斷」的裁量權,股東動輒興訟,訴訟程序可能因而取代經營者的決策程序,必然傷害公司的經營效益。
  第五,有人主張,以追求股東最大利益做為經營目標,最容易評估經營績效,並可藉此提昇經營效益。但學者指出,所謂利益,有短期利益,有長期利益。如果僅以短期利益衡量公司的經營績效,可能使經營者短視近利,反而阻礙公司的長期發展。事實上,法律早已允許經營者為公司的長期利益使用資源;然而,什麼樣的經營決策符合公司的長期利益?各方見仁見智,牽涉因素十分複雜,連法院也難以決定。所謂「容易評估績效」的說法,並非事實。
  第六,柏雷教授早在1950年代就指出,大企業掌握龐大的人力物力,可以自由決定在何處投資設廠、生產何種產品、如何訂定價格、從事何種科技研究,對員工、消費者及社會整體福祉的影響,比起美國州政府亦不遑多讓,應視之為準政治機構。因此,公司經營者不但不能為追求股東最大利益而漠視員工、消費者、環保及社會的利益,而且應善用企業資源造福全民。
四、守法等於善盡社會責任?

主張股東利益優先的人認為,企業只要守法,自然對員工和消費者的權利有所保障;對環境保護及整體社會的利益也能兼顧,企業社會責任因守法而實現。

  然而,倡議公司社會責任的人,卻不全然同意。固然,在法令完備,執法嚴密的地方,「守法等於善盡社會責任」,固然言之成理,但如法令不備、執行鬆散,守法卻未必盡責。在非由公司營運造成的問題方面,更是如此。
  第一,如果執法鬆散,違法行為被舉發處罰的可能性很低,許多公司可能選擇不遵守法令,以增加公司的利潤,致使守法者營運成本相對提高,不守法的人反而得利(所謂搭便車現象,free rider),且往往使企業在「守法吃虧或違法得利」的選擇上陷入兩難(所謂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此種情形,可能誘引更多人不再守法,形成反淘汰的現象。因此,「守法就是善盡社會責任」的說法,現實中只是假設的情況,社會責任並未因此而實現。
  第二,如果法令的規定不完善,例如勞工法令過度向經營者傾斜;取締污染的標準太低,消費者保護的規定漏洞百出,即使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守法也不等於善盡社會責任。此外,如果維持公平競爭的法制不健全,大企業更可能運用其強勢地位,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把弱勢企業趕出市場,進而侵害消費者的利益。
  第三,公司憑其強勢的市場地位談判契約,契約內容未必公平,而履行契約的結果,可能和社會責任背道而馳。
  第四,許多社會問題,不是公司營運所造成,公司雖然有能力協助處理,但因為沒有法律義務,寧可袖手旁觀,坐視問題惡化。
  從第三、第四兩項可以看出來,對於公司營運所造成的問題,在法令完備,執法嚴密的地方,兩派理論的差異很小。但在法令不備或執行鬆散的地方,企業倫理成為關鍵的因素,兩派理論開始出現差異。對於非由公司營運造成的問題,如果一方執意「為股東最大利益而經營」,另一方堅持實現更大的社會責任,二者差距更大。
  然而,公司善盡社會責任,是不是必然傷害股東的利益?許多企業負責人認為,從長遠的觀點看,未必如此。許多學者也相信,重視員工權益,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有助於吸引人才;重視消費者及社會整體利益,可以改善公司的形象,增加品牌價值,對公司發展反而有利。
五、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994.

公司業務經營應以增加公司盈餘及股東利益為目標;但即使對公司盈餘及股東利益均無所增添,公司經營業務時:

1.仍應與自然人在相同程度內,負遵守法令之義務。 2.得適切考量倫理因素,採取適當負責之業務行為。 3.為促進公共福祉、人道、教育及慈善之目的,得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公司資源,從事捐助行為。
六、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MBCA, 2005.
  董事經營業務,應本於忠實善意,並以謀求公司最大利益為依歸。
七、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2004.
Ⅳ.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oard A.董事經營業務,應以充足之資訊為基礎,本於忠實善意,並盡其勤勉注意之義務,以謀求公司及股東之最大利益。
B.(略)
C.董事會應遵守高度之倫理標準,並應考量利害關係人之權益。
八、聯合國: 全球盟約( Global Compact), 2000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安南1999年1月31日在世界經濟論壇的集會上,向來自全球各地的企業領袖提出全球盟約的構想,試圖為企業社會責任建立國際共通的標準,並結合民間和官方的力量,共同促進社會責任的實現。
  安南指出,經濟活動的全球化步伐太快,跨國公司的足跡遍及全球各地,但許多國家不論是社會層面還是政治體制,都未能及時調整因應,更遑論為其指引發展方向,形成經濟、社會和政治領域之間的失衡現象。這種情形,如果不能儘速匡正,全球化的經濟不會維持太久。他呼籲全球企業領袖,支持一個建立在「共通的價值與原則的全球盟約,讓全球市場具有人的面貌」,使世界經濟得以兼容並蓄,永續發展。
  安南強調「共通的價值與原則」,是有感於企業對於社會責任的觀念,固然琅琅上口,但國際間缺乏一致性的基準,彼此認知差異頗大,作法上更見分歧,必須加以統合。這裡所謂「共通的價值與準則」,特指企業在人權保障、勞動條件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
  2000年7月26日在聯合國總部宣示成立的全球盟約,就是以人權、勞工及環境三項議題為核心,並提出九項準則(principles)供企業遵循,包括:
1.企業對其影響範圍內的事務,應支持並尊重國際人權的保障。 2.企業應確保不成為侵害人權的幫兇。 3.尊重結社自由及集體議約權。 4.消除奴工。 5.不僱用童工。 6.廢除僱用上及職業上的歧視。 7.應支持及採取事前預防的方法,因應環保問題的挑戰。 8.主動積極,承擔更大的環保責任。 9.對於有益環保的各項技術的研究發展與推廣,應予以獎勵。
  此後,依2004年6月24日「全球盟約領袖高峰會」的結論,增加第四項議題:反貪腐,及第(10)項準則:反對任何形式的貪腐,不接受勒索,也不向任何人賄賂。這10項準則之中,第1、2兩項關於人權的部分,是源自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第3、4、5三項關於勞工權益的部分,脫胎於1998年國際勞工組織的勞動基本原則及工作權宣言。第7、8、9三項有關環保的部分,則出自1992年的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至於第10項反貪腐部分,則是取自2003年的聯合國反貪腐公約;這項公約於2003年10月31日通過,2005年12月14日生效。
  提出這10項準則,是期望企業在追求股東最大利益之時,注意保障人權,善待勞工,維護環境並保持廉潔,以善盡社會責任。從內容看,10項準則都是國際公約明文記載的事項,如果企業都能依公約行事,本無須另創全球盟約。但這些公約的簽約人都是政府,公司企業或民間團體並不當然受到拘束。如要與各國政府協商,將公約內容轉化為內國法令,或以其他方式使公約全然適用於企業及民間團體,現實上頗為困難。安南因而試圖跳過以國家為主體的公約協商程序,創設全球盟約,直接把企業納入,使它們自願遵循國際公約的準則,達到加強保障人權、勞工、環境和維護廉潔的目的。
  全球盟約由聯合國秘書長推動,並經2005年12月22日聯合國大會191個會員國的背書,實務上也是由聯合國相關機構主導運作,但它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機構。全球盟約只是溝通對話、觀摩學習的平台,讓企業、勞工、民間社團、學術機構及政府,彼此交換意見,形成有關公司治理及社會責任的共識。
  全球盟約不是強制性的規範,公司可以自由參加,有意參加的公司,由執行長(CEO)寫信給聯合國秘書長,表達支持全球盟約的意願,並公開宣示支持盟約的宗旨。公司應依全球盟約的準則,訂定企業營運的新規範,宣示切實執行,並在公司的年度報告或其他重要書面上,說明公司採行何種具體措施,踐履盟約的準則。
  公司加入後兩年內,需將執行盟約準則的情形,向全球盟約提出進度報告;此後應每年提出年度進度報告。公司以外的參加人不需提交進度報告,但歡迎自願提出。如果參加的公司連續兩年沒有提出進度報告,全球盟約得予以除名。據此,全球盟約辦公室於2006年10月2日宣布將335家公司除名;2007年1月1日又將另外203家除名。2007年起,除名改採逐日作業方式,而非按季列報。經除名的公司,不得再使用全球盟約的招牌。
  除名之外,聯合國並沒有監督執行的機制。實質上,全球盟約只是公司願意配合盟約準則的宣示,但是否實際付諸行動,則多半繫於公司的自律。這種不具強制力的設計,引來不同的評價。安南秘書長推動全球盟約的首席顧問,哈佛大學John Gerard Ruggie教授認為,要引導企業改變,這種不具強制力的模式,並不是最理想的方法,而只是次佳的選擇。但現實上如果採行強制性的規定,會有難以克服的困難。
  然而,也有人指出,許多公司參加全球盟約的目的,不是要誠實履行全球盟約的準則,而是看重聯合國的招牌,想藉此粉飾公司的國際形象,這就是一般所說的“bluewashing”。(因聯合國使用藍色的旗子,而環保團體慣常把掩蓋環境污染的行為稱做 “greenwashing”;這兩個因素結合一起,就成了“bluewashing”)。
  到2007年7月31日止,計有來自100餘國,4,257家公司及團體加入全球盟約(其中公司有3,214家)。安南於2006年年底卸任後,新任的秘書長潘基文2007年1月10日在紐約發表演說,明確肯定全球盟約的重要性,顯示聯合國繼續推動的盟約決心,不會因為安南的卸任而人亡政息。
  全球盟約的創設,雖以全球化為背景,並以跨國公司為目標,但參加人不限於跨國企業。盟約希望包容最多的企業,提供學習、成長的平台,使公司社會責任成為普世價值。同時,商業團體、非官方機構、城市、勞工團體及學術機構都可加入。然而,台灣因為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不但企業無法參加,其他全球盟約以提升企業倫理,促進公司社會責任為宗旨,本屬經貿的性質;全球盟約的運作,以溝通對話、觀摩學習為主要方法,性質上並非聯合國的正式機構。而企業申請加入,並不需透過政府機關,因此臺灣民間企業及團體參加全球盟約,更不具有官方色彩。把台灣納入盟約,不但有助於實現全球盟約最大包容性的宗旨,更讓公司社會責任的理想,得以普遍實現。台灣已經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員國,同屬經貿性質的全球盟約,應該拋開政治考量,歡迎台灣的企業及團體加入。我相關團體也應積極推動,以促其實現。
  紀錄者按:本紀錄係依據賴院長的演講錄音帶及演講投影資料,所綜合整理出來。為求其整體性,因時間關係演講者未講述之內容亦一併登錄。

《47屆10月》如何做個好心人 / 洪惠風 醫師

2007年三月底,全世界的報紙頭條,都報導了一則來自美國紐奧良心臟醫學會報導,取名為COURAGE的一項研究,這篇研究的結果,簡單的說,就是發現對於單純心絞痛的病人,心臟裝支架不能讓病人活的更久。這個研究結果震驚了許多的醫師與病人,甚至使整個醫藥界的股票,產生了一個大洗牌的狀況;但是到底為什麼這個醫藥界已經使用了2 0年的治療方法,竟然是這樣的一個結果呢,其時早就已經有許多蛛絲馬跡了,讓我們一起來拼湊這些片段吧。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肌肉養分的血管,就好像是城市的水管傳輸水給整個城市一樣,一但這個水管堵住了,水分無法供應時,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如果塞住了,輕則心絞痛,重則是心肌梗塞,甚至於猝死。

一個平常看起來很健康的人,為什麼會突然發作心臟病,甚至於猝死,讓人毫無準備,措手不及;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常常困擾著醫師以及所有的人。這種一般人對心臟病突發的印象,在美國非常有名的麻省佛拉名罕研究中,也被證實了是正確的。這項佛拉名罕研究是從1948年起,在美國東北角的佛拉名罕鎮所做的研究, 這個研究, 把鎮上的所有居民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全部都作下紀錄, 然後觀察追蹤,並且統計這些各種不同的健康狀況以及生活習慣對於疾病所產生的影響。到今天為止,這個研究已經持續超過了50年,仍在繼續進行中。

就在這個大規模而長時間的研究當中,發現男性的心臟病,有百分之六十二第一次發病就是以心肌梗塞或猝死來表現;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三十八的心臟病為先有心絞痛的症狀。至於女性的心臟病,則有百分之四十六第一次發病是以心肌梗塞或猝死來表現的。 換句話說,至少有一半的心臟病不給人有心絞痛的預警時間,直接就是心肌梗塞或是猝死了。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從18世紀威廉赫伯頓發現而且定義心絞痛時,就發現慢性穩定性心絞痛(也有人稱之為赫伯頓氏心絞痛)來的快去的快,持續幾分鐘,當生氣或運動時就發生,休息就改善,一點酒精或鴉片也可以緩解症狀,但也就是在威廉赫伯頓的觀察中,他發現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會持續許多年,不見得對生命會造成威脅。

當時在英國的一個有名的外科醫師約翰亨特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約翰亨特醫師是一個在醫學史上赫赫有名英國的外科醫師,他本身涉獵很廣,收集了在當年數一數二的病理標本,也發明了許多新的治療方法,日後被尊為 “現代牙醫學之父”但是他的脾氣不是很好,而且在3 0幾歲4 0歲時就得了嚴重的心絞痛,只要是一激動生氣就會胸痛,約翰亨特 醫師曾表示任何一個人要取他的性命簡直是易如反掌,只需要激怒他就可以了。在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治療心絞痛,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發病時休息。但就算是這樣,約翰亨特醫師也活到了60幾歲,他是在一次醫院早上的晨會中被激怒了,他感到胸痛之後,走到了隔壁的房間,不幸死在那裡,之後的屍體解剖由發明牛痘的金納(Edward Jenner)醫師主持,發現了約翰亨特的冠狀動脈已經嚴重鈣化了。

約翰亨特得了嚴重的穩定性心絞痛許多年,沒有任何治療,仍然可以活許多年。20世紀的觀察性研究(NHLBI)也證實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會持續許多年,不見得對生命會造成威脅。

這些的觀察讓我們非常的困惑,也就是穩定性心絞痛的病人不見的會死,而會猝死的病人又往往沒有先兆性的心絞痛症狀;會痛的不會死,會死的不會痛,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以往的說法都說冠狀動脈就像是水管一般,當水管橫切面塞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時就會產生心絞痛,而當水管完全堵到時就發生心肌梗塞。 若依這個模式的話,不是應該血管百分之七十堵住的人比百分之二十堵住的人更容易血管完全堵塞而產生心肌梗塞嗎?為什麼塞的厲害時並不那麼容易心肌梗塞?而原本塞的不厲害的反而發生了心肌梗塞呢?

發克在1995年綜合四篇心肌梗塞的病理解剖,發表在循環學雜誌上的文章中,發現68%的心肌梗塞發生於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小於50%的血管中,18%的心肌梗塞發生於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介於50-70%的血管中,僅僅有14%的心肌梗塞發生於冠狀動脈嚴重狹窄(>70%)的血管中。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心肌梗塞真的發生在狹窄不厲害的地方,而不是嚴重狹窄的地方。

有沒有什麼模式可以解釋這些現象呢?在1987年,芝加哥的一位病理學家格拉斯哥夫,曾提出了血管重組的理論,依照這個理論,血管並不是像水管一樣,所有的堵塞都是在水管裏面進行,相反的,血管剛開始動脈硬化時,是血管壁變厚,而且僅是向外擴張,血管內徑並沒有改變;當動脈硬化繼續進行時,血管壁向外變的越來越厚,血管內徑仍然沒有改變;只有當動脈硬化最嚴重時,血管內徑才開始狹窄。這個模式目前可以解釋所有的觀察結果,沒有違背,所以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理論。

現在我們認為心肌梗塞的發生不在於血管內徑的大小,而在於血管壁的厚度。 當血管壁發炎時,產生一系列的活化作用,造成粥塊的破裂,進而血塊生成,堵住血流產生心肌梗塞。這也是近年來用發炎指標(hs-CRP)來當做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危險因子的理論基礎。

目前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方式除了藥物治療外,主要為以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外科繞道手術,雷射…等等侵入性療法為主。簡單的說,氣球擴張術或是支架置放術就是當公路堵塞時,努力將原公路修復的方法;而外科的血管繞道手術呢,就是當公路堵塞時,重新建造另一條公路的方式。

但是有沒有第三種方法呢?有,就是想辦法產生很多新的替代道路,用來取代原本坍方公路,也就是血管新生術(Angiogenesis)。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有許多方法都在努力中,尤其是基因療法更是當中最有名的,但是這些大多都還停留在人體實驗的階段,在真正的應用到臨床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中間唯一的例外,已經達到能廣泛臨床應用的,就是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體外加強搏衝治療系統。這三種方式都是當道路已經堵塞時, 重建道路的方式。

什麼是心肌梗塞呢?當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突然塞住了,血液無法運送到後方的心臟肌肉,心臟肌肉就開始壞死,這就叫心肌梗塞。這就好像是公路的坍方一般,當颱風來的時候,路邊的山壁發生了土石流,這些崩下來的土石流把道路堵住了。道路不通,物資運不進去,後方的居民開始餓死,就是心肌梗塞。

把公路修好能不能預防土石流呢?當然不行,所以絕對不可以以為把血管放了三個五個支架,以後就可以遠離心肌梗塞了;這樣的想法,就好像是說把阿里山公路修的漂漂亮亮的,就以為以後不會發生土石流的想法一樣的天真。預防土石流需要做好水土保持,讓山壁不至於塌下;那麼預防心肌梗塞呢,當然也要從做好血管壁的水土保持著手。

簡單的說,心肌梗塞就是土石流,通血管或是開刀只不過是修公路,不能預防日後的土石流。因此,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預防與治療,就像是土石流的預防一般,應該要做好山壁的水土保持,也就是說應預防心臟病,應該要針對血管壁而不是狹窄本身。而緊張、生氣、壓力大等等,就像是颱風會引起土石流一樣,會引發心肌梗塞,當然也應該避免。

血管壁的水土保持就是儘量避免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年齡、遺傳、肥胖、睡眠呼吸暫時中止症候群、欠缺運動…等等。找出每一個可以控制的危險因子,不但要治療,更要治療到目標,才是減少日後心臟病發的不二法門。

動脈硬化的血管壁有很大一部份是由脂肪所構成,很合理的想法就是把血脂肪降低就可以降低動脈硬化以及心臟病發的機會。20幾年前的Helsinki Study就證實了這個想法,當年該篇研究最重要的一個結論就是:膽固醇每降百分之一,心臟病的機會就下降百分之二。

雖然已經知道降低膽固醇對於心臟病會有幫助,但是當年實在沒有很好的降膽固醇方法。嚴格的飲食控制與運動平均可降8%的膽固醇,Fibrate類可降約10-20%,副作用很大的Niacin類約可降20-30%。一直要到可降膽固醇30-60%的Statin出現,從降低膽固醇來治療心臟病才有很大的突破。

至於其他的危險因子,有的是無法控制的因素,像是年齡、遺傳,這些就只能任它去了,沒什麼辦法。 但像是其他可以控制的因素,像是高血壓、糖尿病、抽煙、肥胖、睡眠呼吸暫時中止症候群、欠缺運動…等等,就必須要積極控制,只要每一樣能控制的好,心臟病自然也就比較不會上身了。

動脈硬化是一個老化的過程,從童年到青少年時代起,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每一個人的動脈就不斷的老化,逐漸越來越硬化,換句話說,動脈硬化是上天安排的老化過程,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有許多研究顯示,動脈硬化變厚的速度,與膽固醇的值直接相關,當LDL(壞的膽固醇)為190時,每一年動脈變厚的速度是0.04-0.05mm/年,但是當LDL為小於100時,每一年動脈變厚的速度減慢到0.01mm/年,也就是說,當LDL越低時,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慢;因此這幾年還有幾篇研究,決定要向上天挑戰,看看使用大劑量的Statin是否可以改變動脈硬化的方向。在ASAP及REVERSAL這兩篇研究中,大劑量的Atorvastatin (80mg/day)可以穩定動脈硬化,在2006年3月的Asteroid研究中,使用更強的降血脂藥物Rosuvastatin(80mg/day)甚至於到達反轉動脈硬化的程度。

這些研究開啟了我們的希望,也許這些藥物,真能改善我們血管的老化。

當這些觀念都已經有了以後,再回過來看一下文章開始時提到的那一篇研究結果,對於單純心絞痛的病人,心臟裝支架不能讓病人活的更久,會發現其時原理再簡單也沒有了,就是一句話:修公路並不能預防土石流。

By |2014-02-28T15:25:50+08:0023 12 月, 2007|月例會演講記錄, 社刊, 第47屆, 身體保健|在〈《47屆10月》如何做個好心人 / 洪惠風 醫師〉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47屆9月》提升台灣競爭力 / 講師:何美玥主任委員

記錄:江金順

非常高興今天能參與 貴會的月例會,一起來分享這堂課程,我將分為:
一台灣經濟發展成果/
二2015年台灣經濟發展願景/
三結語來與各位工商界的精英共同來訮討。

【壹、台灣經濟發展成果】

一、經濟快速成長
台灣面積不到世界萬分之3、人口僅占千分之4,2006年台灣GDP占全球產值的比重僅0.7%,經濟規模全球排名第22名 ; 台灣出口總額占全球之比重達1.9%,排名第16名,經貿實力雄厚。

過去50年來,台灣經濟成長快速,物價穩定,2006年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超過1萬6千美元,政府採取適當的經濟政策,功不可沒。

二、貿易快速增加
1971年首度由入超轉為出超,貿易總額為39億美元,其後快速成長,2006年高達4,267億美元,成長109倍,為全球第17 大貿易國。

三、產業結構成功轉型
台灣產業結構由農業、工業,逐步轉型為服務業及科技產業為主的知識經濟。於1967年製造業超過農業、1986年製造業及工業達到高峰、1988年服務業超過總生產值50%。

四、台灣已成為世界科技產品重鎮
比較1983年及2006年台灣排名「世界第一」產品項目

1983 年 2006年
產品 產值
(億美元) 產品
(不含海外生產) 產值
(億美元) 全球
市佔率(%)
製鞋
電扇
自行車
製傘
縫紉機
自行車胎
熱水瓶
味精
自行車煞車器
樟腦
自行車鏈條 18.0
2.3
2.2
1.9
1.8
1.0
0.8
0.4
0.1
0.1
0.1 晶圓代工
IC封裝
IC測試
Mask ROM
TN/STN-LCD面板
大尺寸TFT-LCD面板
電解銅箔
光碟片
ABS
電動代步車與電動輪椅
131.4
64.9
28.4
2.9
1.63
211.7
9.4
9,443
(百萬片)
1,274
(千噸)
30
(萬輛)
66.7
47.8
60.3
91.4
35.2
45.3
38.3
53.0

19.9

45.0

資料來源:經濟部ITIS計畫。

五、台灣投資環境名列前茅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2007年8月第2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投資環境評比居全球第6、亞洲第3,顯示台灣持續屬於低風險、適合進行投資之國家。

六、對外投資及僑外投資
對外投資:1980年代,我對外投資共423件,金額共14.7億美元;1990年代,暴增至27萬件,投資金額增至348.5億美元;2000-2006年更為加速,累計投資金額達596.6億美元。

僑外投資:1980年代末期僑外來台投資出現數波成長,2001-2002年間因經濟衰退呈現萎縮,2006年僑外來台投資金額達139.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

七、貿易概況
2007年1-8月我對外貿易持續成長,成長7.0% ,1-7月外銷訂單成長14.32%

1. 2007年1-8月貿易概況
總額:2987.5億美元,成長7.0%出口:1565.2億美元,成長8.0%
進口:1422.3億美元,成長6.0%出超:142.9.9億美元,成長32.6%

2. 2007年1-7月外銷訂單~總額:1892.9億美元,成長14.32%

【貳、 2015年台灣經濟發展願景】

(一)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及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
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架構
願 景:繁榮、公義、永續的美麗台灣
指導原則: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
施政主軸:大投資/大溫暖

2015年總體發展目標:
優遊1日生活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不超過2%
每人GDP3萬美元失業率4%以下
經濟成長率平均5%所得五分位差距降至6倍以下
五大套案;產業發展/金融市場/產業人力/公共建設/社會福利

(二)產業發展套案

旗艦計畫:
1.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提供土地優惠充裕勞動力供應提供資金協助
提高環評等行政審查效率建立促進企業投資機制

2.開創產業發展新局新興產業發展產業升級轉型產業均衡發展

◎ 開創產業發展新局
(一)新興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圖像預估至2015年無線寬頻及相關服務產業、數位生活產值將超過新台幣兆元;健康照護與綠色產業表現亦具潛力。

(二)產業升級轉型—農業
發展願景:規劃推動「新農業運動」
(1)促進農業科技商品化及產業化
(2)推動農業經營企業化
(3)建構安全農業體系
(4)加強全球布局行銷

*推動農村改建:制定農村改建條例
已於96年6月13日行政院院會通過,並送立法院審查。

*農村改建之規劃藍圖
現況:缺乏魅力及吸引力之農村
經濟建設緩慢,公共設施不足/農村發展良莠不齊,建築新舊雜陳,普遍缺乏景觀規劃及建築特色/土地開發凌亂,破壞環境,浪費資源。

策略:集村化投資改善
農村社區公共設施之改善/鄉村地區私有住宅修繕及興建補貼
田園社區開發:整體規劃開發提高建設品質,吸引都會移民。

目標:具有魅力及吸引力之農村
強化公共設施機能,美化景觀,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促進島內移民,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有效利用國土資源,促進國家永續發展。

預 期 效 益
農村公共設施改善及住宅修繕、興建之補貼工作,投入約4000個社區環境改善及住宅修繕興建補貼,每一社區及其居民可獲2500萬元農村改建經費。

新田園社區預估可創造400個美麗的村落。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發展願景
(1)由專注降低成本轉而強調價值鏈的提升
(2)從代工邁向高價品供應與生產材料整合服務
(3)從材料供應邁向新興產業整合創新加值者
(4)從供給導向服務邁向使用者導向之整合服務 重點產業發展。

半導體產業—導入奈米製程跳躍成長
2009年預估年產值2兆元
•世界排名:第3名
•晶圓代工:第1名 (65%)
•設計業:第2名 (25%)
•封測業:第1名 (50%)
•設廠情況:(共36座)8吋廠18座12吋廠18座

平面顯示產業—6年破兆之世界奇蹟
2009年預估年產值1.6兆元
•世界排名:第1名
•市占率:42%
•設廠情況:(共17座)/第5~6代廠13座/第7.5代廠3座/第8代廠1座

石化業—適度擴充規模推動石化產品高值化
2009年預估年產值1.5兆元
•世界排名:第8名
•乙烯產能:420萬公噸
•自給率:92%

鋼鐵業—成為高級鋼材亞太供應中心
2009年預估年產值1.1兆元
•產鋼全球排名12位
•出口5,350億元

機械業—躍升工具機、機械零組件世界主要出口國
2009年預估年產值1.5兆元
•世界排名:第4名
•出口值:新台幣7,350億元
•家數:17,500家
•就業人口: 250,000人

(二)產業升級轉型-服務業發展願景

(1)發揮提高附加價值及創造就業之效果,使服務業成為經濟成長的動能。
(2)全面提升服務品質,進而開放市場,建立全球競爭能力。
(3)善用全球人才,從事全球服務與創新。
(4)運用品牌效益,提高服務價值。
(5)積極發展電信、資訊服務、數位內容、醫療、研發、設計及流行文化等重點服務業,並打造台灣成為亞洲主要旅遊目的地。

項 目 2005年 2006年 2009年(目標)
服務業名目GDP(兆元) 8.2 8.5 10.3
服務業就業人數(萬人) 579.3 585.7 632.7
服務業勞動生產力(萬元/人) 141.4 145.1 162.8

●電信服務業發展策略
▲加速數位匯流發展寬頻服務
▲推動普及物件連網基礎建設
▲鼓勵業者提供高畫質網路電視服務
▲增加用戶寬頻需求
▲研擬無線寬頻共通平台:經由多樣性數位內容服務,吸引寬頻用戶上網使用,以帶動我國行動數據應用服務之發展。

●台灣觀光產業發展願景、目標、策略及具體措施
▲發展目標(2009年) 產值:4,483億元
▲來台旅客:520萬人次
▲國內旅客:1.2億人次
▲癹展策略:形塑台灣觀光國際意象/深耕台灣觀光品牌形象
▲輔導措施:台灣觀光品牌形象之確立,研訂台灣國際觀光市場中長程推廣策略計畫。
▲品牌產品策略,結合台灣地方文化特色產業,搭配品牌形象之觀光產品。「Taiwan, touch your heart」宣傳口號,藉由偶像劇的拍攝及深度系列報導宣傳台灣。

●醫療服務產業發展策略及具體措施
▲發展目標(2009年) 產值:7724.2億元受雇人員:24.2萬人
▲發展策略:醫療服務國際化
▲具體措施:進行醫療服務國際化整體策略規劃、輔導及評估計畫。
▲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平臺建立。
▲醫療廣告法規鬆綁

●建置適合我國產業發展的金融環境
▲產業→籌措資金
*金融市場:落實金融市場套案,發揮金融中介功能。
•發展固定收益商品市場
•發展國際債券市場
•加速金融業國際化
•提高股票市場法人投資比重
•增加優良企業上市(櫃)

*政策金融:
•國發基金
•中長期資金
•信保基金

(三)金融市場套案
★金融市場願景發達金融服務業→強化競爭機制,建立多元化、國際化、安定可靠的金融市場
★三大目標:金融部門/成長、獲利、具競爭力消費者及投資者/安心、安全與滿意產業部門/發揮金融中介功能以促進經濟成長
★八大計畫:
⒈銀行市場結構重整
⒉發展固定收益商品市場
3.推動保障型及年金保險商品
4.發展國際債券市場
5.加速金融業國際化
6.提高股票市場法人投資比重
7.加優良企業上市(櫃)
8.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產業賦稅環境

(四)產業人力套案支援策略:
整合供需資訊,適時調整人力資源策略;建立供需調查整合機制。
即時策略:實施專業職能培訓/培育,即時供給專業技術人力;發展重點產業職能培訓/擴大產業專班培育計畫扎根策略:強調務實致用教育,扎根技術及研發人力;啟動產業人力扎根計畫/活化高等教育學制彈性/重新建構技職教育體系/積極提升教育之國際化即時策略:強化產學(研)連結,擴充創新人力;加值產學(研)合作連結創新/競逐延攬國際專業人才

(五)公共建設套案主軸策略/重點計畫
不缺水
水資源開發及水庫永續利用
◆提升備援調度能力
◆ 節約用水及降低漏水率
◆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

不淹水
水土保持治理
◆雨水下水道治理
◆區域排水治理

親近水
◆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
◆淨化河川水質

營造親水環境

便捷網
高鐵聯外交通
◆軌道運輸建設
◆高快速公路建設
◆生活圈道路建設
◆智慧型運輸系統 安全行
◆老舊危險橋梁整建
◆親和性指示標誌

健康樂
建構休閒及運動設施
◆人本環境

環境美
◆改善文化設施
◆都市更新及城鄉新風貌
◆國土復育
◆發展優質網路社會

(六)社會福利套案

◎社會福利旗艦計畫-
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計畫重點:
建構完善長期照顧體系
結合民間資源提供長期照顧服務
建立支持家庭照顧者體系
強化長期照顧服務人力培育與運用
建立穩健長期照顧財務制度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服務對象:65歲以上老人、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50歲以上之身心障礙者、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失能且獨居之老人等4類。

服務項目: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交通接送、機構式照顧、營養餐飲等服務。預期效益:以專有穩健財源,建構可長可久長期照顧制度。

引進民間資源,建構多元且完善的社區照顧網絡,並帶動周邊相關產業創造產值。

提高服務提供質與量,增加服務受益人數:2007年7萬餘人、2015年17萬5餘人使用長期照顧服務。

創造就業機會:2007年增加照顧服務人員就業機會為8,225人,2010年9,600人,2015年12,067人,2020年14,610至73,514人。

減緩外籍監護工人數成長。

照顧管理制度單一窗口服務,提供民眾快速近便服務。

促進照顧服務科技發展。
以專有穩健財源,建構可長可久長期照顧制度。
引進民間資源,建構多元且完善的社區照顧網絡,並帶動周邊相關產業創造產值。

提高服務提供質與量,增加服務受益人數:2007年7萬餘人、2015年17萬5餘人使用長期照顧服務。

創造就業機會:2007年增加照顧服務人員就業機會為8,225人,2010年9,600人,2015年12,067人,2020年14,610至73,514人。

減緩外籍監護工人數成長。

照顧管理制度單一窗口服務,提供民眾快速近便服務。

促進照顧服務科技發展。經費: 10年投入經費817億元。

【叁、結語】

一、在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的潮流下,廠商赴海外投資進行全球布局,大大地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惟國內經濟亦同時遭遇產業結構調整之問題。

二、為強化台灣經濟基磐,擴大廠商全球運籌利基,行政部門將以落實「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年)」為施政主軸,全力推動產業發展、金融市場、產業人力、公共建設、社會福利五大套案計畫,以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維持經濟穩健成長。

By |2014-02-28T20:38:12+08:0023 12 月, 2007|月例會演講記錄, 社刊, 第47屆|在〈《47屆9月》提升台灣競爭力 / 講師:何美玥主任委員〉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47屆8月》媒體的社會責任 / 胡元輝 總經理

記錄:朱永健 社 友

蔡社長及各位前輩大家好:

我從來沒參加過台北IMC之活動,但剛剛從門口近來時,就感覺得這個社團是個有氣質及非常和樂之氣氛。深感榮幸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經驗與交流。

感謝林前社長幫我介紹如此詳細,其實林社長才是前輩,我要跟他學習求教之處非常多也,對我的肯定實不敢當,如果等一下,有說錯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今天我就用一個輕鬆之方式來講“變與不變─當前媒體生態輕鬆談”來談談媒體之社會責任,讓大家生活與工作有所幫助。

首先我提到當一個石頭從天而降時候,在台灣會砸死許多編報紙與雜誌的工作人員,表示編報紙與編雜誌的人員非常的多。就媒體過去的歷史來看,在19世紀的時候,如果有一顆石頭從天上掉下來時,才有機會打到一個日報記者,對全球來說19世紀才開始有報紙, 而台灣在日據時代也有報紙的發行。

在不同時代的石頭掉下來時,會砸到不同的媒體工作者。在1962年時台視成立,在此之前石頭掉下來時只會砸到報社記者,而不會打到電視媒體人,1962年無線電視台成立,9年內華視、中視陸續成立,如果加上民視與公視等5家無線電視台,收視率卻不到2成5,整個電視台生態,有線電視台收視率約佔3/4,無線電視台卻只有1/4。現在如果從天上掉下一個石頭下來,打到的媒體工作者,大概都是有線電視台的記者,1990年後,有線電視台興盛,有線電視記者滿街跑。

我近來常到大學演講,我常問學生們,畢業以後想到哪個電視台工作。大概在15年前,學生們都回答說要去無線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薪水很好,一年可以領29個月薪水,單月領單薪,雙月領雙薪,隨時來通知領錢喔!我那時在台視,台視不敢明目張膽地發錢,都利用各種明目來發錢。因為那時三家無線電視台賺很多,曾幾何時10年河東10年河西,1990年有線電視台興起,10 年前再問同學們畢業之意向,都轉而要去有線電視台、TVBS等電視台。現在公共電視愈來愈受大家重視,我想同學們也有興趣到公共電視台。

這種改變是好還是不好,這個問題很好,過去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如果一個人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沒有常識也要常看電視”,現在我把它改一下“如果一個人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如果沒有常識也不要看電視”,因為常識都是錯誤的,如果要獲取常識,要少看電視,要不然要看公共電視還算可以。台灣媒體環體環境變化很大。

我們從媒體生態統計表可明顯看出,從1991年到2007年Q2中從民調可看出,媒體接觸率以電視為最高,85.9%到94.5%的接觸率中,可看出電視仍是一般民眾最能接受的媒體而報紙的接觸率,從1991年的76.3%。沿路一直下跌到近來的45%左右,因有線電視台之興起也壓縮到報紙的生存空間。故有一句話說每多一份訃聞,就少了一份報紙,因為報紙都是老人在看的。所以報紙閱讀率下降,造成閱讀習慣的改變。從1997年開始網路新聞不因網路泡沫化而逐漸上升。調查中顯示,過去一個月使用網路的人及昨天使用網路的人, 都明顯上升。所以連我太太都用網路看新聞,我太太的年紀跟我差不多,我想報紙銷售量會逐步下降,不是沒有原因的。

由以上統計圖可以看出媒體世界就在改變。電視媒體在改變,大約10年前有線電視台收視率約佔1/4,無線電視約佔3/4,現在卻相反過來,有線電視台佔3/4,無線電視卻只佔1/4而已。整個情形相反過來,電視媒體結構在改變,目前那個電視台收視率最高,我在這裡說公視最高,有部連續劇叫“別叫我外籍新娘”,每個禮拜六中午和晚上都有播出,當然以上是開玩笑的。而無線電視台力求改變,導入數位化平台,以後大家可不必花錢看30個頻道,或者付600元看70~80個頻道,無線電視台正在絕地大反攻,大家的決定仍要以頻道的內容來作選擇。

印刷媒體包括了雜誌及報紙,以報紙來看台灣市場,台灣市場不能容納太多報紙,早期威權時代報紙是作限量、限印、限贈、限上之管理方式,市場關係不大,現在是開放了就有兩家報紙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在爭誰的發行量是第一,一個爭前7天閱讀率,一個是爭昨天閱讀量,這兩家算是頂尖型的。中間部份有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第三類部份不多,屬於專業報紙,如經濟日報及工商時報。報紙的生態有很大改變,再加上蘋果日報擠入,相對地廣告量也受到排擠作用。報紙業界也變得非常緊張,網路未因泡沫化而消失,反而更加蓬勃發展,本以為上網是年輕人的專利,結果大家上網的時間也逐漸變多,而未來三網結合時,網路電視化或電視網路化是必然趨勢。

我現在手上有一支Motorola手機是DVBH手機,為歐洲規格,編號為第5號,我剛拿到正在測試用,此手機有別於3G手機,不會因使用者多而網路塞爆,只要訊號夠強可直接透過Streaming技術收到電視台的Life節目,所以未來如要看王建民得幾分,可直接利用此種手機來收看Life之節目,行動電視也是未來趨勢,義大利已將此技術商業化,我們公用電視也將擁有此張執照。

現在天上石頭掉下來砸到的記者是公民媒體人,也就是漁夫要來講的,每個人都可以有個電視台。一個人可以自己做媒體,因網路興起,大家可成立布落格或網路電視,一份報紙可能只賣3萬份,但網路點選可能有幾十萬人次,這到底誰的影響力較大?所以每個人成立布落格,每個人成立網路電視,除了電視台報新聞外,大家都可以利用此種公共平台,一起報新聞,到時非常熱鬧, 每個人都是媒體記者,每個人有個電視台,有一位經理將學技招生廣告在網路上播出,效果很好。故媒體生態有了很大之變化,不像以前要有相當資金才能成立電視台,現在卻不用如此方式就可以成立。

媒體有兩個性質,第一它是個公器,它不變的地方就是它不屬於個人或某個企業所擁有的公器,媒體希望成為資訊流通的平台,大家都希望做的好,大家都在進步,這是媒體的責任。可是媒體還是要有人看,做的好沒有人看是 不行的,故媒體仍要務實面,它是個商品,要生存下去,故媒體也是文化事業。

我過去工作的時候,大眾給媒體的綽號如下:
1. 無冕王:即是沒有戴帽子的國王,卻可以批評國王,權利很大。
2. 現在有人稱我們是製造業,屬於經濟部管,又有人稱我們是屬屠宰業是屬於農委會管,故我們被稱為媒體文化流氓、修理業、亂源、公害,媒體形象已成如此,媒體工作者也被定位為麻煩製造者。

我們現在來看美國三大電視網MSNBC,一位當紅女主播Mika在晨間新聞時,線上所發生的事情來舉例。Mika是美國前白宮顧問布里辛斯基的女兒,她被要求把“芭莉絲希爾頓因嗑藥出獄的消息”當成頭條新聞,在晨間新聞來播放,她先是將新聞稿用打火機燒掉而拒播,後來當場又被要求播報,她仍是堅持不報且將稿件放入碎紙機,她堅持不把此條新聞當成頭條,此種精神深受美國民眾欣賞,她認為芭莉絲希爾頓的新聞跟美國人的生活沒有息息相關,因此而聲名大噪。有人認為她在作秀。其實在美國此事是肯定的,但在台灣卻不容易發生,最近看一則新聞,就是有連勝文結婚的事情,記者就直接問連勝文何時懷孕,記者被訓練成如此專業,實令人搖頭。

我們再看陳進興的事件,當時被槍決當晚,我那時在民視工作,因當時無法看到現場的鏡頭,SNG記者們一聽到槍聲就對外發表,陳進興已被槍決。後來沒幾分鐘看到兩位穿白袍之工作人員將陳進興推出來準備送醫院,記者們不知此為器官捐贈的準備工作,竟對外聲稱陳進興被送到醫院去急救,如此錯誤報導實令人搖頭好笑。陳進興被補前曾躲在五常街,警察要去攻堅抓人,其實他已先逃離現場,後來當時一位警察攻堅時從樓梯掉下來,結果竟片面發佈消息,警察被槍擊中從樓梯掉下來,但經事後問當事人,他說因自己不小心而掉下來,如此可看出台灣記者專業水準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我們媒體的社會責任可再舉下列故事,即美國二大報紙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中紐約時報記者Jayson Blair於2003年間,利用半年期間再家中編假頭條新聞,後來被查出馬上革職,這樣如日中天的名主播就因編假新聞而面臨下台,永不翻身的下場。而台灣腳尾飯事件卻未見任何處置,實是難以想像而紐約時報認為此事是奇大恥辱,整個頭版都登了道歉啟事並成立調查小組來調查此事,並表明調查並非種族岐視。

另外華盛頓時報記者Janet Cooke是在1980年如日中天的名記者,她曾得到美國新聞人員最高獎項普立茲獎,她編了一篇華盛頓地區一個吸毒的黑人家庭的感人故事,並上了頭條新聞,登出後引起華盛頓市長的關心,並要求她公布是那個家庭,並將全力去幫助他們, Janet Cooke起初卻以消息來源不能透露為由,不說出正確的實情。後來經查證才知是一件假烏龍事件。後來華盛頓郵報總編輯認為此為是一生恥辱而將她革職,結果她也是在媒體界消失。華盛頓為此作道歉。

另外CBS主播Dan Rather是位很資深與權威主播,他從46歲當上主播台然後因假新聞事件於68歲下台,他曾寫過書,名望很高,Rather在書中曾說過一個故事,即一件誣害芝加哥樞機主教的事件,即在當年有人爆料樞機主教曾性虐待男童事件,有人想藉此把集宗教、性、醜聞於一身之事件當頭條新聞播出,結果他很冷靜地反對,他說這是單方面之說詞,不足為信,後來下午,樞機主教開記者會反駁此事,此時有人又要把此事當頭條播出,他也只用交待說明方式,將此事帶過,後來證明他是對的,第二天證明是假的事件,從此他聲名大噪,但他在2004年主持60分鐘節目中,透露布希年輕當兵時耍特權,此舉造成美國總統大選有很大影響,後來證明此事當事人一位士官根本沒有和布希一起服過役,而是一件假新聞,後來CBS將Dan Rather革職,造成他晚節不保,幾件事發生後幾個月就黯然下台。

在美國紐約時報為了要更正新聞內容,每天都有更正欄,以便更正不實新聞內容。而台灣的蘋果日報有一次登錯了,我就去電要求更正,結果第二天登出來時卻寫著讀者來電,“新聞就是這樣”反而強化錯誤報導,台灣卻會變成如此,實令人覺得怎麼會這樣呢?

華盛頓郵報更指派一個人,來當觀眾與報社的橋樑,此人為公評人,此人之職責很大,任何人都可以向他投訴, 報社中沒有人可以干涉他的工作,他覺得有問題的新聞都可以展開調查,好像司法御史一樣,此為公評人制度。

我們的記者如發生錯誤時都說別人錯,自己都不會檢討,而一位BBC英國電視記者James Forlong,他一篇Sky news發表英國潛艦發射巡弋飛彈,這對英美聯盟是好朋友來說,曾造成一陣震撼,後來才知道他利用舊的照片來剪接,結果在2003年10月4日他因假新聞被揭穿,而羞愧地自殺身亡,因為他覺得信譽已嚴重受損,無法在活下去,時年才44歲。台灣媒體如被指正時反而要別人舉證那裡錯,一點榮譽感都沒有,外國記者卻拿信譽當生命,我們媒體記者卻沒有此觀念,難怪新聞的正確性就會有問題,沒有人會承認錯誤。台灣的生態就是不一樣,比較沒有社會責任感。

那麼媒體人之責任那裡呢?我們可以從下列來說明。我本身屬狗,我覺得媒體人就像狗,這並不是罵所有媒體人是狗,我們知道洛杉磯時報說我們的記者是群瘋狗(MAD DOG)這是別人對我們的評斷,而我們媒體要當監督者,而不是沒有證據亂罵亂咬的攻擊狗(ATTACK DOG),我們媒體記者應當要做一條看門狗(WATCH DOG),幫社會大眾監督政府社會,另外最好當一條引導狗(GUIDE DOG),提出整個解決方案給國家政府及社會,像導盲犬一樣引導社會一個正確方向。

最後我要說明台灣媒體應要做看門狗及引導狗。各位是否有上U-Q網站過,這個是影音最大網站,每個人都可以貼一段影片在網站上讓大家來點閱。現在秀一段影片即要大家抱在一起。即一位男士於澳洲雪梨所拍攝的,即他拿了一張海報,上面寫著要與大家抱在一起(FREE HUG),起初大家不能接受與一位陌生抱在一起,後來有一位小孩子來和他抱在一起,影片中可看到有愈來愈多的人與他擁抱,後來互相擁抱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分種族,男女老少,男女朋友大家都互相擁抱在一起,此種畫面非常感人,我曾看過羅馬尼亞版,韓國版,就沒有看過台灣版。因為華人或受過中華文化的中國人通常都不願意與陌生人擁抱,外國人較容易與人擁抱。像韓國人之東方人卻也能接受此種擁抱運動,擁抱方式有很多種,400多萬來看去年此位老外將此段影貼在網站竟有一千多萬人來點閱,他曾想在美國發動此種放開心胸,每個人都能抱一抱之活動來立法通過此項法案。故此種有意義活動經過網路世界讓整個世界感動起來,多麼地讓人感佩媒體的力量。

我再看下一段影片,一個其貌不揚之男子他原是個Sales,他去報名要參加星光大道比賽,評審們都問他要表演什麼?他說要唱歌劇,大家對這個其貌不揚的男士頗不以為。於是他開始唱時評審認為他會唱歌耶!然後評審的態度與坐姿也慢慢地注意聽了,漸漸地他悠美及感性的歌聲打動了在場每位觀眾,大家紛紛地為他的潦亮悅耳歌聲感動,起立鼓掌,連原本不太看好他的評審們也不得不接受並驚訝地為何他有如此好的表現,並投以專注的眼神,當他唱完後全場觀眾都感動得起立歡呼,掉眼淚。當初大家都認為此位Sales長得又不怎麼樣,到底來這裡要作啥?提出很大質疑,結果此段影片竟感動了許多人,連我自己都點閱好幾次來欣賞,想像是件很溫馨的事情,雖然此段影片才四分鐘左右,卻讓人永遠感動。

假如我們的媒體不管是文字、影像、電視要報導社會黑暗面,否則社會不會進步,我是不會有所異議。我從事媒體工作那麼多年,我仍覺得媒體是條看門狗,要我不對的地方來報導,而我們的社會仍有許多讓人感動得地方,可以報導。我從事新聞工作已經20幾年,從1982年開始我當時是黑手起家,以前稿子都用手寫再用鉛字排版,故那時報社在比賽誰是前三個字寫的最爛的人,把他們貼在佈告欄上,讓排鉛字的人非常辛苦,現在有了電腦後,電腦打完網路線一接,新聞稿就全部進來,現在不管文字、影像都可以這樣來處理。以後只要有手機就可工作記者便可Life播出。我們現在正在發明一種手機可作Life直播,例如我們IMC正在開會,即可作Life在網路上直播。故我們媒體要把那麼多資訊,有關社會中令人感動的事件能播放給社會大眾來了解,此種責任可謂是媒體永遠不變的責任。今天之報告到此,感謝大家。

By |2014-02-28T20:39:21+08:0023 12 月, 2007|月例會演講記錄, 社刊, 第47屆|在〈《47屆8月》媒體的社會責任 / 胡元輝 總經理〉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47屆7月》文化台灣 閃耀發光 / 陳郁秀 小姐

記錄:蔡麗甄 社友

各位IMC女士先生,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來到這裡跟大家見面,剛剛走進來就感覺這是一個大家庭很溫馨。在我要來介紹鑽石的台灣之前,我請大家先看一小段記錄片,這個記錄片是我製作的,全部共有十片,每一片差不多有一個半小時,把台灣最美的都拍在裡面,現在已製作完成,並已經翻譯成各國語言,目前尚未發行出版,但是再過兩三個月就可以買到。從這裏面我選六分鐘展現台灣的主題給大家看。

原住民的台灣、客語的台灣、宗教的台灣、台灣的宗教也是多樣性的,台灣的離島、台灣穿衣服有台灣的時尚、台灣的生活美學,全部有十個主題,這十個主題都用三年的時間才完成的,現在已經完成了,在東森電視有播,播完之後我們現在做DVD,未來還要改做六國語言,我們會整套來行銷。

因為台灣實在太漂亮,但是很多人不認識,有的人是沒有那個機會了解,所以我常常都四處去演講介紹我心目中的台灣,而且我常常出國,一個月出國一遍,我擔任無任所大使就是要用台灣來行銷全世界,像這個禮拜天22號到26號,我要帶台灣國家樂團到日本演奏,我們有兩場的演奏,同時就會把台灣的DVD、台灣的書籍、所有的東西帶到國外去介紹。我今天也把很多我們已經做的一些展現台灣的東西,現在給大家傳閱,是用英文介紹台灣及用各種方式介紹台灣,而且我是用國際的水準來做的,在這個東西的後面都有一片DVD,有九十分鐘介紹台灣,大家如果看到那個會很感動,像我們介紹都有個主題跟國家重大建設,例如101、雪山隧道、高鐵、台灣的科技發展等等。每次我出去都帶幾十箱都分給世界各國政要,我去拜訪國會或是拜訪地方政府首長,像這次要去拜訪三位政府首長,把我們最漂亮的台灣介紹給大家,當然要介紹台灣是因為台灣自己有這樣的內容,所以才能介紹出去,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我心目中的台灣,為什麼我要叫台灣是鑽石的台灣,台灣看從玉山3,952公尺高,高海平面零公尺到海底還有4,000公尺,到小琉球附近7,000公尺,所以從小琉球海底到最上面有11,000公尺,所以我說台灣是一個壓縮的空間跟壓縮的時間,壓縮的空間是說我們是菲律賓版塊跟歐亞板塊撞擊而成是非常陡峻的島嶼,我們有寒帶、溫帶、副熱帶及熱帶,各種不同的氣候造就各種不同的生態、植物、動物,地面上有多豐富海底就有多豐富,陸地面積佔全世界的0.023%可以說很小,但是台灣的植物跟動物的特殊性跟特有性,大家一定不知道是佔多少?佔20%,所以這不成比例對不對!我們台灣引以為傲,可以講我們是蝴蝶王國,我們是蝶魚的王國,蝶魚是熱帶魚很漂亮在海底,應該是稱為海底的蝴蝶,我們是蝶魚的王國,我們也是蕨類的王國,我們也是鳥類的王國,所以台灣在這麼小小的地方就可以稱為世界四大王國,所以我稱他為鑽石台灣,再舉一個例說,你也會跟我說這有什麼稀奇在中南美洲或世界各國都有特有的鳥類,或特有的蝴蝶沒什麼稀奇,當然沒有什麼稀奇,但是有一個特點是台灣有全世界都沒有的,就是我舉這個鳥類來講,台灣的原生種的鳥類有十五種,這十五種如果各位要去世界各國要去看十五種各地原生種鳥類,你可能要去澳洲、中南美洲、非洲旅行你要用五、六個月的時間才看得見,但是在台灣如果運氣好一個禮拜就看得見,這個就是台灣的競爭力,為什麼外國的學者、專家都喜歡來台灣,因為他很短的時間在很小的面積很近的地方,他一下子就可以看得見,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也因此我稱台灣是一個壓縮的空間,為什麼說他是一個壓縮的時間,壓縮的時間我們看澳洲、美洲或是其他他們的歷史來講,過去那些農業社會有一、兩千年的時間,到十八世紀這個工業革命才進入工業的社會,到二十世紀他們進入科技這個資訊社會,然後到二十一世紀我們是數位代世紀,但是我們台灣我們有個回想,在1950年我們還是農業社會,1960年我們進入工業社會,1989年我們進入資訊科技社會,2000年我們進入數位代的社會,所以他是一個壓縮的空間跟壓縮的時間造就台灣好像一顆鑽石,小而有力,小而豐富,那當然這個鑽石每個切割面就代表台灣的生態跟台灣的文化,他的多樣性跟他的多元,不過鑽石也要經過擦亮他才會亮出來,所以我們台灣有這麼多的寶貴我們不知道,現在就是要靠我們去擦亮,它才能像鑽石一樣閃閃發光,我現在要說這個鑽石它有什麼內容我們現在就來了解它,台灣擁有豐富的地理環境,多元的文化族群就像鑽石各個切割面閃閃發光,豐富的地理環境,面積三千六百平方公里,主要的山脈就有玉山、阿里山、雪山、海岸山脈,那我們的地形、高山、丘陵台地、平原、盆地、林帶、熱帶及副熱帶林最廣、也有溫帶、寒帶林,我們的棲地種類多都要進世界之冠,所以這就台灣有特殊性,台灣的高山超過三千公尺的有二百三十多座,這個在其他國家也是很難得的,所以我們從玉山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一直到海平面,我們有這樣的地理其他的國家他們簡直無法去想像,怎麼可能再那麼寒冷的地方,然後一下又到盆地一下又到海邊,這就是台灣可貴之處。台灣的海洋底下也是同樣的精彩,台灣以棲蘭山扁柏、有紅檜木等等,有二千五百萬年前的,三千年前的檜木,這在別的國家沒有這麼簡單就擁有的這樣的一個寶,另外像黃花、鳳仙花它是特有種、也是稀有種的,這些都是在台灣看得到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像櫻花鉤吻鮭它是冰河時期所留下來的,這個也是說很特殊的。帝鴙是我們特有種的鳥,這個帝鴙大家如果有機會看標本,或是有機會在森林看到,它的羽毛是特別很特別,如果你拿他一根羽毛在這個電燈下看,它羽毛有稀有疏的部份,稀的部份它很奇怪就是一顆星像花的樣子,它的羽毛都有一顆星花,我們紙幣的一千塊上面有一隻帝鴙,可是我們照相照不出來,如果你真正看到實物是好漂亮,這就是台灣特有種的鳥類,蘭嶼的鳳野也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為大家介紹所有的多樣性生態,好比我們的蕨類,好比我們的蘭花,在台灣蘭花就有二十幾種,我們的水果還有各種的不一樣的東西,其他的國家都沒有,只有我們國家有,而且在這麼小的地方這麼短的時間內可以享受到,也因為如此,因為有這樣的多元地理環境,所以我們的文化也是多元化,多元化第一個你生長的環境不一樣,文化也多元,另外一個它就是因為有是它歷史的因素,所以我們有原住民約有47萬人,河洛人是民清時期移民台灣最大宗,以泉州人跟漳州人最多,客家人約有四百五十萬多,於十七世紀前葉由廣東福建渡海來台,1945年到1955年間大批軍公教人員約兩百萬人隨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我們來看一些圖片,這個左上角就是我們以前的排灣族的人,右上角就是原住民若是打獵之前他們都有一個獵記,他們有一個儀式經過這個儀式才可以出去打獵,右邊是泰雅族他們的衣服,像我們的原住民是屬於南島語族的原住民,南島語族是世界上第二大海洋的民族,同時他的語言最多樣性,以最北是台灣、最南是到紐西蘭、最東到美國的復活島、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這整個海域有很多就稱為南島語系的人,那南島語系也有很多很多種,光是台灣就有三十九種,現在我們常常聽到差不多十幾種,所以我們以前說九族文化村,現在一下又十族又十一族又十二族十三族,是根據他們的語言分的,所以未來我們的原住民會增加,我認為是會,根據他們的語言他們就可以,至少目前在台灣大家在講的,就有十九種語言,如果根據他們的語言來分就會有十九族,當然我們對原住民過去沒有很了解,所以我們都覺得差不多,但是如果你跟他們說都差不多他們會很生氣。我就遇過,我在做文建會主委的時候,也是因為2000年政黨輪替以後,我們對於很多台灣本土的文化開始開放、研究、收集、出版等等。所以對原住民的文化有深入去了解,有一次我就去泰雅族,拍一個電影叫【風中緋櫻】,【風中緋櫻】就是霧社事件,我說他們是泰雅族,結果他們就突然間所有人都不理我,我們那天拍電影就要搭帳篷他就不讓我搭,我就很奇怪都講好了,這麼大批人馬都來了你不讓我搭,後來他跟我說:主委你把我們認錯了,我們是塞德克族。塞德克族就是現在包含在泰雅族裡面,他說:你聽不懂嗎?我們講的都不一樣耶!我聽都差不多,當然都不敢講,趕快跟他們道歉,他們還說道歉還要進行道歉儀式,這樣鞠一個恭不行他說要有一個儀式,我就照他的儀式去跟他們道歉完,我們才可以開工,這就說明當你對別人的文化不懂的時候,你很容易得罪人家,還在想不知道怎麼得罪了,所以我們真的是要養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修養,而且要有態度,而且要很小心,所以以後我去任何一個原住民的族群部落都很小心,先問人家這是什麼族,他們有什麼禮數,他的制度、他的祭典、他的習慣都不一樣,你如果什麼都不知道會得罪到,還是要先了解他們的文化,我們才可以跟他一起做事情或是參觀,例如賽夏族他們就有矮人祭,為什麼有矮人祭,傳說中賽夏族以前的鄰居是那種小矮人,小矮人是什麼是我們常常說黑矮人,那小矮人很會種田,很會唱歌、跳舞什麼都會,所以他跟賽夏族隔著一條溪,彼鄰而居,他都會過溪來看他們怎麼種小米、怎麼跳舞、怎麼做衣服等等。他們很感謝小矮人,不過小矮人什麼都好只有一樣不好,就是他喜好女生,賽夏人忍受不了一定要給他們教訓一下,所以有一次他來幫他忙要回去的時候,在溪的旁邊有一棵琵琶樹,這些賽夏族就拿鋸子鋸鋸鋸,鋸到快要倒又還沒倒,拿起泥巴把鋸的地方補起來,所以他們都看不清楚,那天小矮人來之後就要回去,他們有個習慣他們回去之前,爬到樹上納涼再過溪,納涼等船過來再去,他們爬上去結果都掉到水裡,都被水流走,剩下兩個比較老的爬比較慢沒有滅頂,他們就發下一個誓言,好,你們賽夏族對我們這個樣子,好,你們永遠不得豐收,而且你們的子孫會生病,詛咒很多不好的事情,沒想到這些小矮人的詛咒真的靈驗了,所以賽夏族人不得不跟他們談合,小矮人就說好,你每年一定要有個祭典,祭祀我們這些小矮人,賽夏族的矮人祭,都是晚上才開始,他們很奇怪腰間有一個腰帶,腰帶後面就有很多鈴鐺,他們那個臀鈴是他們的樂器也是他們的特色,我就問說:你們為什麼要這些鈴鐺?我們要祭祀那些小矮人,你要叮叮噹噹他們才會出來,原來是這樣,然後你看他們去祭祀的時候,這邊都寫著名字,我說為什麼要寫你的名字,我要告訴小矮人我今年有來拜你,你也不要來找我們麻煩,所以每一個族都有像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我們以前都沒見過我們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從2000年開始去作很多的田野調查,現在每個族群幾乎都有這種故事,相當好,我們現在都把它編成文學的作品,然後未來就會變成電視節目,劇情節目或是我們在兩廳音樂作很多的舞碼、戲劇或者是用這樣的故事來做音樂、創作音樂等等,我們現在都在推展。也就是說,台灣的文化是很豐富的,我們從以前就知道什麼美人魚啊,什麼格林童話,可是我們自己童話都不知道,其實我們的童話一樣的精采。現在我們都慢慢的把它彙集起來都變成是我們的故事,從這裡就看到原住民十三種他們都不一樣,他們的圖騰代表他們的衣服顏色,他們的祭典,還有他們頭上戴的花,他們有的是有階級的不是隨便戴的,想這些你一一去認識的時候,真的是了解不完,感覺很有趣味,這就是原住民的文化,豐富的地方。下一張我們看到的是河洛文化,來看左上角,你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看的清楚嗎?剃頭。這左下角,這就是我們的說唱,右下角是戲劇,這就是我們河洛人,我們當然都知道河洛人生活的狀況,這就是他們一些藝術的表現。接著是客家人,說到客家人我們就想到他們的義民節,客家八音,還有他們的採茶歌等等,這就是客家的表現,客家我們都說是應景的族群,所以他們的女性衣服沒有像河洛人這麼漂亮,都是單色的,而且他們都沒有綁腳,因為我們河洛人有綁腳,他們洗頭髮的姿勢也很特別,這就是客家人。接下的是新住民,新住民左上角這一張是1960年代,我們三軍集體結婚的照片,從1960年代就有很多從大陸來的跟台灣人結婚,其實這個族群融合這個血液上的融合已經很久很久了,目前我們常常挑起的都是政治上的一些不合,事實上我們看從1960年開始就已經融合在一起。左下角這是老莫的春天,這是講來到台灣一些官兵的生活。右邊是改良的京劇,這也是戲劇在台灣的發展。講到這個台灣的文化,除了他的生態多元及人不一樣以外,剛剛我們可以看到來台灣的時期就有不一樣的文化。接著我們從台灣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說台灣的歷史不只是四百多年,我們要從三萬兩千年前在台灣就有人居住,有沒有證據?有啊我們有很多出土的文化,現在有很多,不管是南科、中科很多出土的文化就證明說台灣在三萬二千年前就有人住在這裡,然後我們的第一批移民是誰,第一批移民應該是原住民,是在六千年前來到台灣島的,原住民來了以後,接著是在十五世紀這個西方人發現台灣,接著是明朝、滿清、日治一直到國民政府到現在兩千年以後的這個政黨輪替,所以台灣是在一萬到七千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十六世紀捲入人類大航海時代漩渦中,此後在原有的史前及原住民文化以外,加入西洋東洋跟中洋的文化,所以如果要來看台灣文化發展的脈絡,我們把它分為無文字的時代跟有文字的時代,無文字的時代是三萬到七千年前的史前時代,還有就是原住民的時代。那有文字的時代,他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時期到明朝、滿清、日治,國民政府到現在,那是不是有證據,當然有證據,大家現在看到的出土文化,不管是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卑南文化,圓山文化等等,這些都是代表台灣在史前的時代就已經有人住在這裡。下一張就是鄭成功來到台灣的時候,留下一些畫作也證明他那時候的統治。接著是清朝的時候,也是當時生活的狀態。右下角這是台中曉雲山莊,曉雲山莊當時是藏有最多圖書的地方,就好比是我們現在的國家圖書館一樣的意思,在這個曉雲山莊出了一位很有名的音樂家李泉生教授,他在這個禮拜六就有他的榮星合唱團是他一手帶大的,榮星合唱團五十週年的慶祝音樂會,他在曉雲山莊出生的。我們看下面一張,這個是1895年五月在台灣成立一個台灣民族國,台灣民族國只有短短五個月的壽命,當時的總統是唐景嵩,有一面國旗就是這面旗,當時也有郵票也有一首民族歌,這首民族歌唱什麼?唱那時日本怎麼跟我們定馬關條約,我們台灣如何建設火車,如何去火車站買車票,火車票如何上車等等,其實它敘述的都是1895到1897台灣的生活狀況,那首歌叫民族歌。右上角這是蕉吧年世件,蕉吧年世件是當時在那個台南大家在抗日所舉行的武異事件,被人家抓去的中間被抓去的是要槍斃的人,他們的頭頂上都有一個竹籠子。中間那張就是台灣協會成立的照片。那右下角就是1932年的時候,台灣那個時候現代化,台灣那個時候有第一個百貨公司叫菊元百貨公司,就是現在衡陽路世華銀行的地方。接著,我們看到跟著時代演變228事件、美麗島事件一直到我們兩千年,所以我現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現代的台灣,現代的台灣是什麼?這是要從唱自己的歌、穿自己的衣服、寫自己的歷史,然後享受自己的好山好水、活出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台灣評鑑無可取代的優勢,透過深耕跟開拓早已邁開腳步以國際接軌塑造二十一世紀新的形象,所以台灣在過去我們的歷史是誰寫的我們都不知道,我在大學上通識課的時候,我常常問我的學生說:當你們要聯考填報名表或是你們要求職的時候你們要寫自己的自傳的時候是誰幫你們寫,他們都笑的哈哈笑,誰會幫我們寫當然是自己寫,但是我再問他們台灣歷史是誰寫的,我們台灣歷史是日本人寫的,是荷蘭人寫的,是別人寫的,我們都不曾寫自己的,這就是為什麼說明我們沒有用我們自己的觀點在看我們自己的歷史,所以我們在講台灣的文化是什麼,台灣文化就是說對於台灣所有的事物你要有你的詮釋權,詮釋權就是說我如何來看我們這塊土地,如何看我們的生活,如何看我們的歷史,這不就是台灣的觀點,像故宮有的真品都是從大陸來的,當然這些真品對我們來說是寶貴的,所以在幾年前它在紐約、柏林或是在巴黎演出的時候,這些故宮的所有保護到了外國的時候,大家在詮釋它就是這個寶物是什麼時代是怎麼樣怎麼樣,這都是國外的學者專家在弄,我們台灣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去做解釋呢?所以在那次的行動裡面我們文化界認為,故宮的文物到了紐約結果在解釋的人都不是我們台灣自己出發的這些觀點的時候,那故宮是什麼,故宮是倉庫管理者,只是管理一個倉庫而已,這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我們對於故宮的寶物我們也要有我們自己的看法,那你又會講說什麼是自己的看法,像大家去法國參觀、去羅浮宮、去看很多希臘埃及的文化對不對?這都是拿破崙戰爭的時候從那邊搬過來,搬過來後對上面的文字都看不懂,那個時候古埃及沒有人看得懂,所以他們自己就去研究發明了埃及學,他們的學者就去研究出來說他們上面雕刻所有的這些符號代表,所以因為有埃及學的成立,那些文物才有價值,那法國它把這些埃及的文物放在羅浮宮,他對這些所有的寶物都有他們法國人的看法,那也就是說他們擁有這個寶物同時他們也研究他們也有吸收,所以法國的文化得以成為全世界這麼偉大的文化是他吸收別人的文化然後變成他的文化,所以我們再看台灣的文化的時候,只要任何一個文化來到台灣這塊土地,經過我們社會我們人民的生命的整個的翻滾之後,他所生長出來就是屬於我們台灣的文化,所以我們對我們的歷史對自己的文化要有個詮釋權,詮釋權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我們整個過程中在建立台灣的文化的時候,其實是要看自己的觀點,就好比說我們自己有一間房子,蓋完之後別人說,你這個這裡是怎麼樣歐洲式這什麼式什麼式,其實你可以說我這什麼都不是,這是我想的我要怎麼做就要怎麼做,所以你自己對你自己的建築的房子你可以提出你的看法,別人的看法對不對,別人的看法是他的印象,但是這個房子是我建的,我要怎麼建?我為什麼用竹子?我為什麼用這塊石頭他都有故事的,那就是我的詮釋權,所以,現在的台灣是要生活在自己的社會裡面,自己的思想裡面,那就是你自己要對自己的文化要認識,然後詮釋權,右上角這個是在台南的文學館,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館裡面放什麼?收集放在台灣生長且在台灣從事寫作所有作家的手稿,例如楊魁的、賴和的、三毛的、所有的不管他是出生是怎樣,只要它在台灣寫的我們都有,你如果去那,你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呂副總統,她那時候在答辯書,她沒有紙她也沒有桌子,所以她就用臉盆,我們以前的臉盆用鋁做的,她就墊在上面寫,她也沒有紙,她用衛生紙寫,然後我們就把這個東西原稿放在那裡,那裡是歷史的紀錄,當然這是一個例子,例如楊魁還有賴和,還有很多的作家所有的手稿都在那裡,還有他們當時生活用的筆,他們用的眼鏡,他們用的東西也都在那裡看的出來,所以在那裡台灣過去的文化家他們的東西在那裡可以看到,你在那裡看到你才會知道我們台灣有這麼強,同時從右上角,這是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動土典禮,什麼叫台灣歷史博物館,你一定會跟我說在植物園有個中國歷史博物館,在那個中國歷史博物館裡面典藏的東西很多,是什麼周朝、商朝的那些器皿,你如果去看會有很多,但是它裡面沒有紀錄我們台灣我們祖先生活過的痕跡,所以在這個台灣歷史博物館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就會開幕了,他會展示以前的我們是什麼樣,我們的交通工具來說,有牛車,到後來有黃包車、三輪車、腳踏車,反正我們有一個進化,整個歷史的軌跡,那些東西的以前要給我們的後代來看,他們才會知道我們的祖先以前是怎麼生活,我們就沒給他們看,小孩子都不了解,我們都沒有給他們看他們怎麼會了解,若是用另外的例子,你煮飯應該是用樹枝,再來就有煤球,到後來有什麼煤碳、有瓦斯、有電氣、微波爐,這個進展就是台灣的生活,我們用的器皿吃飯的東西,你若是找以前的盤子,很奇怪,他的盤子上面都畫一隻蝦子或是一隻魚,我相信你們以前有看過,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大家的生活很困難,畫在上面看也好,所以沒得吃也高興,其實這都是有歷史的背景,你如果當這個東西放在那,時間,其實是非常令我感動,我自己在看我就很感動,原來是這樣走過來,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歷史博物館,我們的小孩怎麼會知道,你講歸講聽不懂,如果看就會有感受,所以建立台灣自己本土文化,而且你要去詮釋權去詮釋,也只有你會去詮釋,這個就是非常重要,所以這些博物館就相繼成立。大家有沒有去過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傳統藝術中心也是我在做文建會任內的時候蓋起來,有二十二公頃,有十九個大的建築,那個時候我們民意老街就是仿效鹿港,鹿港的老街就是這樣,所以在那裡你有很多以前的,不管是石器、陶器或是工藝品,還是竹器什麼都有,燈籠什麼都看的到,但是同是那個情境也讓你回到過去,如果你只有緬懷過去沒有用,你應該更向前看,所以在那裡我們也有很現代的國際會議廳、很現代的表演的表演廳,在旁邊就有叫價,以前的叫價,所以讓你在過去又在現在,但是因為他組合的很好,所以這就是說怎麼樣在傳統裡面萃取精華然後來創作,這個就是一些建築物。我們也看到在地方上,不管是陶瓷器會是各種文化都能變成是我們的養分。還有常常看,我們看台灣人的生命力在哪裡,看他們騎摩特車就知道,外國人都跟我說,你們如果要看台灣人最好是去看紅綠燈前面,我說怎麼樣,他說大家都眼睛睜大看紅綠燈,若感覺一綠,所有人都往前衝,他說這就是台灣人的生命力,為什麼台灣人有種,你如果去看他們過去的歷史你就會知道,我們台灣人因為有漳州人和泉州人之戰,還有很多這種大家都械鬥,械鬥後就改成拼習慣,我們那些互相鬥爭,鬥爭到現在來,你看台灣什麼時候都在鬥,其實你去請心理學家去研究它的歷史,就是從以前的械鬥開始,即使我們節慶的時候,拜拜的時候大家都在鬥,這個廟要鬥那個廟要鬥,大家永遠都在鬥,是台灣人特別的性格,這是經過很多研究,不是我隨便說,我今天來不及跟大家講。但是從我們的節慶,一些民俗學家跟人類學家、一些心理學家我們已經開過一次研討會,我們台灣人好像屢錯離奇,一下子就忘掉一下子又可以往前衝,他們研究的結果就是從過去的械鬥到現在都是有淵源的,所以我們現在的台灣要變化成怎樣,剛剛那些都是我們的內容,我們的文化,但這些內容跟文化你要怎樣讓他再創新,然後傳遞到全世界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有一個創意的台灣,豐富的文化土壤,可以孕育創意的種子,創意的研究與作品可以帶給自己幸福的感覺,吸引世人驚艷的眼光,所以來看我們下面的一些圖片,這個是我在文建會的時候做的,這個是國宴的餐具,國宴的餐具呢,你總是要有現代要有台灣味,所以我們就請了很多人一起來創作,例如左上角這幅,這是用書法。右上角是我們的面具,戲夢人生系列。左下角這是萍蓬草系列,萍蓬草是台灣的原生種,右邊也是萍蓬草。大家看普通去吃飯,桌面上下面是平的,為什麼我們這個左右會翹起來,這個就是代表說我們如果是在寫毛筆,有那個捲軸就是那個感覺,所以這是東方的感覺,我們創意出來的東西既現代,從裡面我們又可以找到台灣。接下來,這個是法郎瓷,法郎瓷它做的是什麼,它是台灣的鳥、台灣的蝴蝶、台灣的草、台灣的昆蟲,一看就知道這是台灣。再下面,這個是時尚,時尚是衣服,衣服可以有兩次創造機會,一次就是它的布料如何去做,第二次是鈕扣如何去做,所以在布料的開發上我們就從台灣的文化把它放進去,怎麼放進去台灣的文化,第一個我們的科技非常發達,所以我們的衣料可以做得排濕吸汗,但是另外圖騰方面我們也可以做,例如左上角這個,這是花樣從哪裡轉換而來大家一定想不到,那就是從八家將,八家將出來的那個時候色彩就是這個色彩,然後我們所有的服裝,這裡看不清楚,每一塊布都有台灣的元素在裡面,衣服都有台灣的故事在裡面,你賣這塊布不只是賣這塊布,你是賣台灣的故事。文化創意產業是怎麼樣用文化講故事感動人家,讓人家掏出腰包來買你的產品,同時你也把你的強項你的特殊性介紹給別人。我們現在每年都舉行一 次的衣趴,左上角這兩位年輕的孩子他們在巴黎已經闖出了名號,大家看,他是用原住民的圖騰去做,原住民有十三種族,所以他每一族的圖騰都不一樣,有的是菱形的、有的是有百步蛇的、有的是陶甕的、有的是百合花、有的是用釦子,有的是用琉璃珠,有的是用貝殼都不一樣,但是你一看就知道他是哪一族,他就是用這個去創作,這個是在巴黎的服裝秀,他得到很多人的讚揚,他這兩個年輕人,他第一年要做這創意的時候,他就找我說台灣的文化是什麼?那個時候我就給他台灣紅,什麼是台灣紅?後來在電視上就被污染化,後來我就很沮喪,不過我認為那還是台灣的顏色,為什麼?要跟大家解釋一下,好比你如果有朋友家裡有喜事生了孫子,送你的紅蛋就是這個顏色,或者是我們過年過節吃紅龜糕也是這個顏色,結婚的時候吃的湯圓也是這個顏色,訂婚的時候鴛鴦被也是這個顏色,你過年嘴搽的也是這個顏色,去賣麵線上面綁一條帶子也是這個顏色,所以應該說台灣人很高興的時候都是這個顏色,所以我稱它為台灣紅,我們就用這個叫年輕人去做創意,就用這個去巴黎沒想到一炮而紅,所以第二年他又回來問我要做什麼,我說你用原住民的十三種圖騰,結果就用原住民十三種圖騰,第三年他說怎麼辦,結果說用媽祖出巡,媽祖出巡如果從它的元素去找,可以找到很多的,媽祖出巡完以後,他去年又來找我,我說你用我們澎湖的花窗,大家一定不知道,澎湖最有名就是它的花窗,雕刻的花窗,各種不同的圖案下去做,今年我說你用金門閩式建築,有很多元素,你可以把它拿出來作創意然後變成最現代的東西,這就是台灣文化,但是過去我們不知道沒有去用,所以好像沒有,其實我們現在彙整起來然後去告訴年輕人,他們現在都用這個去做,去到國外大家都很喜歡,尤其現在全世界在吹東風嘛,東方的設計、東方的觀點、所以也蠻吃香的。接著下面,所以我的建議說,我們應該要用我們台灣自己的故事去做像哈利波特一樣的作品,哈利波特也是一個故事發展出來的,台灣有沒有這種可能要靠有天才的文學家可能也有這種可能,台灣他是有內容的,那它只是缺少我們去把它運用出來,那這個運用就要靠我們的創意,那創意就是擦亮裡面的鑽石,所以我們跟世界接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台灣各種不同的形象,現代的人年輕人開始運用 我們的元素,所以我們用這樣的創意來代表台灣到世界各國去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大家看到台灣之美。未來大洋洲有個美麗之島,山谷中回到原鄉的歌聲,部落裡揮灑著族民的繽紛,城市裡流動著風美的滋味,慶典時瀰漫鑼鼓的宣洩,廟街上洋溢敬神的歡騰,這裡就是我們的福爾摩沙,所以我們稍微看幾個圖片,這個生態的台灣,台灣在生態上這麼多元,再來,慶典台灣,從元宵節、過年,元宵節過節過到十二日,如果你要去了解說什麼時候殺豬公,每天都有節慶每天都可以過,現在我們把它收集起來發現,我如果要介紹,每天都可以介紹很豐富,接著,慶典的台灣,台灣的慶典光是一個元宵節,你看在平溪放天燈,台南就是放蜂炮,野柳就是洗港,台東就是炸邯鄲,汐止是炸土地公,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每個地方都過得很愉快,所以台灣是自由而且有創意的地方,接著,美學的台灣,台灣的藝術不管是音樂、舞蹈、戲劇、戲曲,我現在擔任音樂廳跟戲劇院的董事長,我們每天有四場的表演,我們如果全滿的話每天有四千個觀眾,所以熱鬧滾滾,熱鬧滾滾你就要創作,所以我們就有很多的創作。接著,時尚的台灣,像台灣的交趾陶加上金屬作為很大,這個在美國各大都市都在生,你一定會說這些東西要去哪裡買,國家文化總會,國家總會在重慶南路跟南海路的交接口,就是建中的對面,我們的二樓都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都可以賣,那我們文化總會只是提供場所,讓我們台灣最優秀的產品,都代表台灣元素的產品都在那裡展示可以買,你一定說誰跟你買,因為在地人很少,所以普通都是各部會的首長或是國外駐台灣的一些代表大使,通通都會來這邊,他們如果邀請他們世界各國的議員他們都會去我們那邊買,這都是絕對是台灣而且製造在台灣,台灣最核心的東西都在裡面。滋味台灣,台灣就是各種美食都有,如果要介紹要介紹不完,但是我們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從夜市、辦桌、還有各種不同的都市介紹都很詳細。接著是留住台灣,留住台灣就是把拼的精神,以各個節慶或是各個創意好好表現出來。顏色的台灣就是介紹我們原住民的所有的工藝品。接著是原音台灣,就是原住民他們的歌唱舞蹈。接著是歷史的台灣,從歷史的角度來介紹我們台灣,所以台灣不管用哪一個角度,你都可以發現它非常的豐富,再下來我請大家看一個非常短的短片,只有大概五分鐘,在這個短片當中我要跟大家傳遞的是,事實上台灣有很多寶物,但是你就是要去怎麼看待用哪個角度,用哪個角度去欣賞,我相信今天來到我們現場都是一些企業家、還有中小企業的老闆,我很希望你們把我們已經做出來介紹台灣,不管是影片,希望你們有外國客人的時候介紹給他們,送他們做禮物,謝謝大家

By |2014-02-28T20:40:45+08:0023 12 月, 2007|月例會演講記錄, 社刊, 第47屆|在〈《47屆7月》文化台灣 閃耀發光 / 陳郁秀 小姐〉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47屆6月》人生哲學與如何快速成功 / 鄭世華董事長

記錄:林鎰南 主委

在人生中有很多的人與事讓我們「似懂非懂」「似是而非」,有時候我們以為懂了,其實是不懂,有時候我們以為做對了,其實是不對,這就是「人生哲學」的奧妙。在「人生哲學」中有幾句話如果能瞭解的話,那麼對人生哲學就有一些概念了。那就是:

四重苦-生老病死之苦,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但可藉由修行來減少痛苦。

無常-人與物常有變化。

執著-譬如說:人生有變化,你認為他不會有變化,這就叫做執著,煩惱痛苦皆來自於執著和「自以為是」。

無我-就是遠離執著,要減輕煩惱痛苦就要遠離執著。

捨得-要遠離執著就要捨得,有捨才有得。

選擇-要捨得就要選擇,生與死之間是無數的選擇與決擇。

宿命-人的個性會造成你的宿命,個性會使自己執迷不悟。

輪迴-相信人死後還會復生,人類即使死亡,也會藉由輪迴而復生,生生不息。

以下我舉個故事來串聯說明-鄭世華的故事。

除了上述這些概念外,人生要過得快樂、過得順利,首先是要懂得把「人生的矛盾問題」處理好、整合好。舉個例,像處世準則中的「為人厚道,處事精明」。在現實環境中,人生矛盾隨時存在,沒有人可以逃避,越有名,越有錢,矛盾問題越多越大。這些問題老師沒有教,父母也沒有教,完全靠自己去處理,處理得好,快樂指數多一點,處理不好,痛苦指數高一點,雖不致於沒命,卻會讓你焦頭爛額、苦不堪言。如何圓滿處理這些矛盾問題,是人生哲學中重要的一部份。它的方法和如何快速成功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我今天把人生哲學與如何快速成功合在一起談,相輔相成。處理這些問題沒有對與錯,只有圓滿程度多少而已。這些矛盾問題我隨便舉幾個例子。

例一:有一天你太太的兄弟來向你借100萬,隨後你岳母打電話來「關照」,當然你一定會請示太太,回答是:「你不可以借!」要是借了,得罪太太,要是不借,得罪太太娘家,左右為難,請問你到底借或不借?(借不借都沒有錯,我建議可借30萬左右,要把它看做成本,不要把它當費用,在結婚的時候已經要算在內,花錢消災,爾後如果要借100萬的時候記得再把30萬扣回來)

例二:有一天你的孩子在學校和別人打架,你要是出面了,擔心老師同學說你大驚小怪,且又讓小孩無法獨立處理問題,不出面又怕孩子受委屈,左右為難,請問你要不要出面?(原則上打傷人家一定要去,被打傷也一定要去, 3人以上打群架一定要去,以免造成幫派的問題)

例三:很多中小企業,當初幾個朋友湊些錢,就此創業,幾年後事業發達需要增資,朋友說他沒錢再增資,也想退出,你也在想,這事業會賺錢,而且自己當老板也好做事,獨自吃下也好,可是對方到底還是創業伙伴,怎麼做比較好?(讓朋友退出,可能會造成技術、人才、客戶的流失,建議可讓朋友降低股數,讓對方理性的離開)

例四: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現在的解釋是王永慶是什麼人?郭台銘是什麼人?如果我肯努力, 將來也會跟他們一樣!現實生活中這句話是良藥還是苦藥?(一種是直覺性思考,一種是邏輯性思考,白色就是白色,千萬不要有邏輯性思考,這句話在30歲左右是良藥,50歲左右可能就是苦藥、毒藥,心態不一樣,做法不一樣

例五:健康檢查後,醫生說你得了癌症,必須要16次手術才能活下來,你要不要?若不手術一定會死,一切都成空,非常不甘心,若要手術,16次下來,要受多少精神上肉體上的痛苦?實在是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決定?(從來沒有醫生會說鄭世華你要開刀16次癌症才會好,在每一次動手術的時候醫生都說你大概會好,所以你一定會動手術,但你從來不知道要動幾次手術才會好,因此你必須面對自己做出抉擇)

例六:360行中那一種是矛盾最多的行業?是最容易也是最困難?最簡單也是最複雜?同時也是最挑戰人性的一種行業?(答案是做股票,容易~因為打電話就可成交,困難~要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要考慮到景氣面、業績面、政治面、國際面、基本面、市場面、消息面、技術面等等,所以也是一件很困難很複雜的行業)

例七:股票哲學
*買賣股票是投資還是賭博
*「股價反映希望與失望」
*「贏時多贏,輸時少輸,風險控管」
*「需要時像黃金,不要時像垃圾」
*「心中有股價,手上無股票」

以上這些人生矛盾問題,每天一直發生,年紀越大,事業越大,問題越多,剛剛也提過,這些問題老師沒教,父母沒教,要靠自己去觀察別人怎麼處理,從別人身上、從電視、網路、書本、雜誌看到經驗,去模仿別人處理方式,然後去試試做看看,依自己個性、環境去修正,覺得效果不好,再從頭觀察起,這和如何快速成功之「一點訣」,叫做「觀察、模仿、修正、執行」是完全一樣的。

其實這「一點訣」是動物的天生本能,獅子、老虎沒有文字和複雜的語言,他們教後代是以動作讓後代觀察模仿,後代必須學得很快,不然會餓死。人類也一樣,你看3歲小孩學講話、學吃飯、走路,是非常困難的,從觀察模仿大人動作,很快學習完成,但是一旦長大這項功能不被重視了。礙於自尊、自傲、自以為是,自己把寶貴武功廢掉了。觀察、模仿就像武俠小說中所說的任督二脈,如果打通,會讓你為人處事功力大增,成功的機會越大。模仿和創新並不衝突,人類的文明科學是靠多少年來觀察模仿然後去創新出來。很多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的公式也是靠一代一代的科學家去模仿再改進出來的。像日本的汽車模仿歐美,現在超越了, 台灣的電子業模仿歐美、日本,現在一部份也超越了,我們如果能把握這「一點訣」,就能節省很多時間、精力、財力,使快速成功機會更多,人生不一定要什麼事都要親自去做才會瞭解,譬如你要知道自殺經驗,難道你會去跳樓、喝毒藥嗎?

再談到為什麼一定要快速成功?那是因為財產和遺產之差別,用得到的是財產,用不到的是遺產,趕快成功你才有體力去享受成果,到老了空有一堆錢,沒體力、沒健康、沒興趣、沒同伴,錢有用嗎?

人生一定要務實,用最簡單方法,從基礎做起,不論你現在是幾歲,你都有機會能夠快速成功。這40年來我歷經18種行業、16次手術,生涯中波濤洶湧,能夠起死回生、反敗為勝,靠的就是這簡單的「一點訣」,成功並不是那麼困難,與其事事求人,不如反求諸已,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By |2014-02-28T20:41:54+08:0023 12 月, 2007|月例會演講記錄, 社刊, 第47屆|在〈《47屆6月》人生哲學與如何快速成功 / 鄭世華董事長〉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47屆5月》企業國際化成功戰略 / 楊勝輝 董事長

紀錄:何昭賢 社 友

今晚很高興邀請到皇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勝輝先生,來分享他的成功經驗,今晚的主題是:企業國際化成功戰略。

首先楊董事長認為成功的必要條件是:經營創新,也就是生產創新、管理創新、研究創新、行銷創新。

1995年前皇將只是一家不到十人年營業額只有幾千萬的小公司,而拓展外銷的方式以尋找代理商及參加各式的參展,無論多麼的努力,成功總是有限的,直到運用了生產創新、管理創新、研究創新、行銷創新的三個策略。應用才使皇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國際化的跨國公司。

以皇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銷創新的經驗策略為
1.產品差異化。
2.進入美國收購CVC公司。
3.建立全美策略聯盟銷售網。
4.歐美機器掛上CVC品牌。
5.建立國際銷售大樓,利用研討會,置入行銷佈局全球策略聯盟。
6.設立義大利研發中心,發展尖端產品,提升CVC品牌聲望。
7.設立全球專業入口網站,宣傳CVC。

在品牌國際化方面以認識CVC,相信CVC,愛上CVC。

而在壯大CVC的下一步策略為
1.股票上市吸引更多的國際人才擴大公司規模。
2.併購歐洲及美國原料藥通路商。
3.設立一家貸款銀行。
4.成立製藥相關行業投資基金。
5.併購美國知名的製藥工程公司。
6.成立紐約華爾街運作中心規劃美國股票上市。
7.併購歐洲及美國指標性公司。

進軍美國,我選擇貼標籤機作為進攻美國的第一個產品,也獨家創新的技術取得美國5項專利,台灣及大陸各七項專利,日本2項專利,也取得ISO9001-2000CE.CSA等品質認證,在1997年我採取花小錢買下美國CVC這家小公司的策略,他是一家只有4人的小公司,當時是一個沒有資產、沒有通路,也沒有知名度,也沒有循傳統找美國公司代理建立新的行銷策略。執行這策略聯盟首先先擬出三個聯盟策略就是,一搬到比原來大的新工廠,二設立售後服務網,三找一家貸款公司加入用低利率,吸引機器商,另外花了一萬美元找了一位銷售顧問專家把整個策略計畫,訴這位專家,同時送上草擬準備寄給機器商的策略聯盟計劃書顧問專家在重新整理成一本執行計畫,圓滿完成三個聯盟策略,一搬到比原來三倍大的工廠,二建立25家售後服務加盟商,三說服一家貸款公司參予由CVC承擔20%風險,換取低利,經過總共三次的說明會獲得熱烈迴響,得到3 0家公司加入,不斷的又吸引了35家陸續加盟,打響了CVC名號,成為全美引用連鎖模式來銷售機器的第一家公司,轟動全美業界,最後65家加盟商也變成了CVC的經銷商,從原來預定的1.75萬美元提高到3.5萬美元,這個價格轟動了全美業界,讓顧客相信CVC的機器最頂級。

經營創新的回顧:
1. 把以推銷為思路的銷售方式改變成已形相為導向的銷售方式。
2. 把依靠代理商的銷售方式改變成到海外設立公司深入經營。
3. 從區域經營進展到併購美國CVC整合義大利資源。
4. 把以台灣面向世界的品牌營運模式,改變成從美國面向世界來經營品牌。
5. 把只生產單向機器,改並成資源整合,提供整條生產線整廠設備。

而國際化市場的策略建議是
1. 產品差異化。
2. 用最有吸引力最具競爭力的一項產品作主打。
3. 區隔市場。
4. 選一個正起步有淺力的新興市場設立分公司,老闆帶頭輕全力投入經營。
5. 建立淺在客戶名單檔案。
6. 掌握宣傳充分利用網路,明確的廣告口號,訴求突出點,不要模糊焦點。
7. 第一市場成功後,再經營第二市場,由小而大。
8. 藉由併購擴大市場

最後,我們親眼目睹了皇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力決定了成功的一切。

By |2014-02-28T20:43:19+08:0023 12 月, 2007|月例會演講記錄, 社刊, 第47屆|在〈《47屆5月》企業國際化成功戰略 / 楊勝輝 董事長〉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Go to Top